以历史为基础开启对于新世纪教会本地化-中国化发展的启发。一、历史脉络中的首届中国教务会议1.宗座对中国教务之关切2.
论文大纲壹、前言一、绛州历史掠影二、明清間绛州名儒輩出三、天主教在绛州发展四、研究的缘起贰、明末天主教徒韩霖一、韩霖为学与为人二、奉献传教士住院及兴建教堂三、韩云、韩
今日中国教会男女修院在圣乐的培育上是较欠缺的一环,使得在牧灵岗位上的牧人们很难开展堂区的圣乐培育工作,更谈不上研究本地化圣乐了。
百年前,《夫至大》为当时的中国教会发展及本地化指明了方向,百年后的今天,该牧函对中国地方教会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会本地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逐步落实。
教宗说,那时的福传“不走本地化的路径,而是仓促地移植,并强行事先已构成的模式,不尊重原住民。相反,瓜达卢佩圣母显现时,身上穿的是当地人的服装,说他们的语言,接纳并热爱那里的文化”。
李神父有宗教音乐与作曲的双料硕士学位,是梵二后华人教会圣乐本地化的推手与泰斗。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教会礼仪圣乐,并融入了很多的中国音乐元素,所以他的圣乐作品传唱海内外,经久不衰。
今天由河北省天主教信德文化研究所承办的基督教在当代中国社会的作用及其影响研讨会在这里召开了,本次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和宗教界朋友共同研讨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中国教会自身建设及其面临的挑战课题,这对于推动基督教神学教育本地化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毕业于耶稣会士开办的罗马宗座额我略大学心理学系,她当年的毕业论文是在莫桑比克传教多年的经验总结,题目是《心灵福传、莫桑比克的福传本地化》。
其间始终牢记的是相互尊重、本地化、友爱与发展。此类‘三重对话’还可以通过许多具体的方式加以实现,如援助遭受自然灾害的灾区人民、展开亚西西精神集会活动。
參、礼仪空间的例证与灵修 梵二之后的礼仪空间,有许多精采之作,有些充满本地化的趣味,有些艺术成就甚高,有些神学意蕴深厚。现在,就让我们一一欣赏,并体验其在灵修上的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