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强调,面对贩卖人口或藉着剥削他人而生产的商品,我们大家都是被质问者。
它不仅对商品社会中日趋激烈的利益冲突引起的精神失落、灵魂迷乱有纠偏救妄的作用,更有提升人格品位、优化人文环境之意义。想起上面一些意思,是因为刚读完美国当代心理学家托马斯·摩尔著的《关注灵魂》一书。
可是你工作、赚钱时却说:『如果你在我这里买这项商品,我们会提供回扣,你可以抽成。』这就是表里不一的生活,就是世俗,这只是一个例子。
他们被肆无忌惮的人贩子欺骗而背井离乡,然后被当成商品出售;他们被绑架、监禁、剥削和奴役;他们受到羞辱、酷刑和强奸。很多很多的人从未抵达目的地。
岁尾年头,人们又把希望寄托到“猪”身上,商家为了饱赚钞票,便亮出了商品广告。狗年大喊:“旺旺之年”,猪年将届,又换新词,以“金猪送宝”来吸引人们的眼球。
网上购物既可以省钱,还能挑选新的好的,当然也会遇到坏的假的;但也能造成浪费,因为琳琅满目的商品不断刺激着购买欲,以至于有用、无用的买个没完。
枢机主教感谢他们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称这些人将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90%的商品从地球的一边运输到另一边,这是一份充满牺牲的工作。
如果把信仰比作“商品”,那么虽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广告语),但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接纳、购买,就必须经过苦心经营,在质量——素质、包装——形象上下功夫!
(格前3:6)我熟悉的一位教友,每天去大集上“摆摊儿”,主营节能灯等商品。
除了学生以外,如果我们教友有生意人,可在圣诞时节出卖商品的同时,附赠教会基本知识的小册子,供顾客了解、享用。其实,生活处处可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