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撒下种子,不知何时发芽,但天主会使其生长。我们在百年之后,不再孤独地走向天主,而是有子子孙孙跟随。”叶堂长希望老人们回家后,将尚未进教的子女带到天主面前,建立家庭祈祷小团体,让家庭一起赞美天主。
社会未来的盛衰,全凭我们周围正在成长中之青年的态度和道德而定。青年既受过教育,他们的品格既在幼时就受熏陶而养成善良的习惯、自治、节制,则他们对于社会的影响也必如此。
通过自我反省、祈祷、分享、团体辅导获得人格成长。通过对教会婚姻法律的学习,明了了教会对离婚再婚教友的法律规定以及取得婚姻豁免的条件与步骤。
神父解释,柔弱不是一种限度或一种匮乏,而是“谦卑与静默”的力量,就如种子在黑暗的泥土中发芽生长一样。天主真正伟大的隐秘尺度就是柔弱,祂凭着信赖将自己降低到人的高度,好能陪伴人的成长。
而福音的火焰已经在人们的心中燃烧,她撒出去的种子已经发芽。今天,我想到了陈老师,电话里她告诉我在外地,穿梭在两个教区间教人们手语舞蹈。我问,老师,马上就要过年了,您家里都安顿好了吗?
作为基督徒,成为教会的一份子意味着向共融敞开自我,如同一粒种子在土地里发芽,同时也死去,却不断向上生长,靠近上天。 教宗说:我们的时代也需要圣人,他们以多种方式告诉我们在今天如何度福音的生活。
一颗优良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经过这小小的石板路,心中感慨万千:一百多年来,这条路上走过多少主教、神父、修士、修女啊,正是他们,为把信仰的种子播撒在中华大地上,才使福音生根发芽,遍地开花。
教宗强调,天主圣言使我们“摆脱过去和当下的障碍”,“让我们在真理和仁爱上成熟”,在心灵内种下“一颗不可腐朽的种子”,它“小而隐密,发芽并结出果实”。
他说自我孤立永远无法在文化上成长,认识其它文化则是成长的良好时机。 教宗指出:要是我们自我封闭,只掌握原有的知识,我们就无法在文化上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