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税吏没有到祭台前,而是“远远地站着,连举目望天都不敢,只是捶着自己的胸膛说:‘天主,可怜我这个罪人吧!’”。
也能将自己发现的“宝藏”,用极神秘的“语言”告诉给洞穴里的同伴,让他们一起齐心协力将美食搬运到密室贮存,以备饥荒之需。
脆弱的司铎深知自己的软弱,并向上主诉说自己的软弱,这样事情才会有所好转。」「司铎是个凡人。他在福音的光照下散发天主的馨香,向焦躁不安的人心传递希望」。
是我教了厄弗辣因迈步,双臂抱著他们,是我用仁慈的绳索,爱情的带子牵著他们,我对他们有如高举婴儿到自己面颊的慈亲,俯身喂养他们”(欧十一1,3-4)。
弟兄姐妹们,让我们觉得我们是在为福音的普世目标服务,这是为每一位的服务;让我们为走出自我的能力而认清自己。宣讲,为了能够成为真正的宣讲,就必须把自己的自私放下——也让我们有能力跨越所有的边界。
人在天主面前往往忘记了自己是谁,也忘记了自己对于天主应有的义务,却不断地要求这要求那,结果是每每所求都落空,反倒影响了自己对天主的信心。在这就要提出一个问题,怎样祈祷才能有求必应呢?
(路18:15-17)一个孩子知道自己是为父母所爱。另一方面,他也知道自己是弱小无能。因此他完全信任父母,绝对依靠父母。孩子的愉快微笑,正是答复父母所赐给他的亲爱和安全。
也许,我们正是太关心自己的这些想法了,关心这些想法给自己带来的虔诚、纯净、喜悦。以至于无法看到我们自己脚下的路,感受我们身边的人、事、物。在此,我又忍不住重复那个妇幼皆知的故事了。
他的「祈祷」就像给自己的「德叙祷文」,且在抬高自己,贬低别人:「我不像别人那样会赃枉法,淫乱放荡,也不像这个税务员,我每周禁食两次,我一切的收入都捐献七分之一」。
“你既然认识他的旨意,又从法律中受了教训,能辨别是非,又深信自己是瞎子的向导,是黑暗中人的光明,是愚昧者的教师,是小孩子的师傅,有法律作知识和真理的标准;那么,你这教导别人的,就不教导你自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