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要将记忆拉回到6年前的葬礼弥撒,当时的拉青格枢机,即现任教宗本笃十六世主持了这台弥撒并发表一篇感人肺腑的讲话,向世人推荐卡洛·沃依提瓦的圣德见证。跟随我。
教宗若望23世说过:他对儿时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带着他们几个孩子去一处圣母朝圣地,告诉他说:「看到圣母了吗?她是你的妈妈。」这是何等的教育能力啊!
可惜,现在那座教堂只变成了百字,刻在村落东南角新教堂前的匾额上;那个印刻在村民心中的老教堂,在1967年灰飞烟灭了,只留下一个记忆。在荷兰籍魏神父主持建造教堂的时候,他不会想到40年后教堂就被拆毁了。
老教堂有老的建筑、老的教友、老的记忆,虽然老,却有日久弥新的气息;经过修复后,它有了新的面貌、新的成员、新的热情,所有的美好和祝福也将继续在这里被传扬下去。
(见耶鲁大学史景迁著《利玛窦的记忆秘宫》)利玛窦在罗马学院求学时,正值不久前(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分裂言论,攻击罗马教会。因此,他是在持续不断的宗教派别间的论争中长大的。
从此,圣母在这个朝圣地保存着天主圣洁子民在古巴行走的记忆,守护着我们的根基,我们的身份认同,好使我们不迷失在失望的路上。如此,痛苦和贫困未能熄灭古巴人民的信德火焰。
他说:我们不可把这份遗产当作对一个境况的记忆而据为己有,或将它保存在博物馆内,好似珠宝那样。
我们要藉着记忆维持这些痕迹。那麽,这强劲的时刻过後,什麽会存留下来呢?平安。而平安是神慰的最高境界。」
他阐明,上主「白白」地赐予我们救恩的记忆,让我们感受到祂始终与我们同在,并期望我们落实身体和精神上的慈悲善工。如此一来,我们将成为向自己和他人敞开大门的人。
《西琴曲意》传西国天籁之靡音,《西国记法》递西域记忆之门径。《畸人十篇》,人实不畸,《辩学遗牍》,学而能辨。天生斯人,乃金乃馨。卅年利公,始入中华。廿八西泰,终葬我伍。公生而悟,得其全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