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的一个重要标记,就是我们拥有与天主最後相遇的那份热切期待。我们在刚刚诵念的答唱咏中说了:『我的灵魂渴念天主,生活的天主,我何时来,能把天主的仪容目睹?』(咏四二3)。
科瑞尔蒙席就席卷全球的Covid19疫情致函国内男女修会团体和会士们指出,“修会会士、修女、司铎、执事、牧灵人员以不同的创造性方式、不同的工具在精神上伴随信众已经深入到了团体内、深入到了天主之民中。
他接受本台记者的访问说:答:为聆听天主在静默中说的话,需要静下心来,这很清楚。因为,如果一个人被许多事分心,就无法听到内心的声音并深入反省在他同天主的关系中有关他存在的本质。
2000年,孙德兰经一位教友的引导认识了天主。信教后的她特别虔诚,经常到西安各教堂参与弥撒,个人灵修提高得很快。自己一个人信了天主,家中其他人咋办?
教宗说,没有天主,人便不完全,人也没有安宁。只有在认识天主并在生活中接纳天主,人才能明白做天主子女的召叫的重要。
天主看顾众人,包括弱小者、少年和儿童。我们应该这样理解法蒂玛牧童的封圣,承认天主亲近每个人,天主也会让儿童成圣,让他们一直是小孩子。问:这两位小小先见者的圣德给我们带来哪些见证呢?
教宗强调,神恩是天主赐予一些人的圣神恩典,使他们用这些神恩为他人服务,不计得失,也不骄傲。神恩不是天资的同义词,不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的天生才华。
如果修道者自始至终都本着这样的动机修道、晋铎,度司铎生活的话,那么,他的圣召必然会发生危机。
在每个圣召的经历中,即使在我们一无所获的时刻,天主也会与我们相遇,赐给我们喜乐,满足我们的生活。教宗写道:「上主的召叫绝非天主干涉我们的自由;圣召既不是『牢笼』,也不是加诸于我们的重担。
在新年年初,又逢四旬期的到来,在这四十天中有足够的时间让我们去沉思、默想、反省一番我与天主的关系,当然,假如我们有全备的信德、望德和爱德,愿为天主所用,愿与天主的救赎工程合作,我想我们的生命也会被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