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秋季教义班教义班开始,编辑组还对每届集体受洗礼仪进行了全程录像,特别制作了一套西开掠影、圣洗礼仪、初领圣体弥撒、圣体降福礼及常用领洗圣名录为主要内容的光盘,赠送给每一位新教友。
不断闻讯而来的走西口难民感谢教会恩德,大都领洗入教。教会大量买地廉价出租,教务迅猛发展、信教人数急剧增加,很快建起大教堂和周边几个教友村。1900年上半年,西南蒙古教区主教府迁入此村。
15天前,在我主持的一台弥撒中有200人领洗。在这些乡村中,许多人都说他们等待了很长时间。”拉哈里兰博尼亚纳主教解释说,这种情况“促使我们建一座圣堂,好能陪伴这个教会的活力。
如果我们忘记自己领洗坚振时在主台前所宣发的誓愿,不按天主的圣训生活,不尽力把内心的善落实在行动上,只想用念几句经,说几句漂亮话,喊几句空口号来谋求天国永生,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周守仁主教及其牧民理念周守仁主教出生于香港公教家庭,在湾仔炼灵堂(圣母圣衣堂前身)领洗,中学入读香港华仁书院。虽然患病影响了学业,但间接令他将更多心思放在宗教与课外活动之上,埋下了修道种子。
她在领洗一年后,谈到使她变得充实的“新生命”。教宗表明,神慰“首先是着眼于希望,向未来伸展,让我们起步行走,去实现此前一直被推迟的事物”。
领洗了吗?怎么这么不懂规矩?”规矩?我就是不懂啊,我来这里不就是学习的吗?当我问他们要向谁学习的时候,他们不耐烦了,甩给我一句“买些资料看看”就走了。我想,受到这样待遇的慕道者不会只是我一个人吧?
他听得很入神,临走,他拉着我的手说:“大姐,太感谢你了,以后无论我在什么地方领洗入教,第一个我都会想起你。”他的话,使我很感动。
我不是出生在教友家庭,1994年8月15日才领洗入教,当时我已54岁。这些年的信仰生活,使我感到我是幸福的。
从10岁到50岁这整整40年里,我只是一个挂牌教友,一个名不副实的教友,我把天主给我的领洗之恩忘了,把自己的信仰抛到了九霄云外。但仁慈的天主没有抛弃我,他在奇妙地变化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