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她知道,我们的幸福和生命是和耶稣分不开的,只有信仰基督,按福音的劝谕生活,一天比一天肖似基督,活出基督的生活,才能享受内心的平安和幸福,获得永生天主的生命。
因此,我们应该让祂引领我们,即使把我们带向新的道路也不要担心;应该让祂来改变我们,好使我们的宣讲始终伴有生活的简朴性、祈祷的精神、对所有人尤其是弱小者和穷人的爱德、谦逊和忘我的精神,以及生活的圣德。
多年来这些隐修女们不仅善度默观祈祷生活,还为穷人举行弥撒圣祭,突显了信仰的两大特点:发现天主圣言的美好、与没有吃的人分享自己的食粮。
可见没有信仰的人就是拥有了全世界,他们同样是一个穷人。但是,对一个有信仰的来人说,就完全不同了。他们知道自己的生命是有意义的,他知道自己的人生是有责任和使命的。
圣经中,路加圣史为我们记载主耶稣的童年生活时写道“他的年龄和智慧在人和天主前逐渐增高。”小耶稣十二岁上圣殿,“坐在他们(经师和长老)中间”听他们也问他们。
教宗指出在灾难面前穷人首当其冲,他勉励众人负起责任,尤其基督徒,度相称於信德的生活,与受造界和谐共处。
教宗解释说,第一种人代表重要的人,富人,有影响力的人,另一种人代表小人物、穷人,弱者。耶稣并不是对所有经师作出不可辩驳的判断,而是针对那些标榜自己的社会地位、以大师自居、喜欢坐首位和受人尊敬的人。
“特别监督司铎和度献身生活者们忠诚地履行他们在献身生活中所承担的使命”。同时,也对国内越来越多的渴望成为司铎的年轻人作出“严格的筛选”。福传首先要求在社会中广泛传播福音,这是平信徒所肩负的特殊使命。
教宗说:“我们众人不仅应邀关注周围穷人的声音,即边缘者、受压迫者、原住民和少数宗教群体的声音,也应勇敢地组织起来,正如已经开始尝试的那样,能够团结合一,共同努力。
当天的第一篇读经讲述了第一个基督徒团体如何「一心一意」地生活(参阅:宗四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