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神父正名刘嘉禄,非刘嘉乐汉中教区1946年若瑟修院金庆,田耕莘、于斌枢机主教为修院题词,南昌总主教周济世也为修院金庆敬题书名:“铎才辈出”。
后来进入小修院,开始学习风琴,从小修院到神学院一直担任琴师。
姊妹四个,他为老大,刚到能帮大人干活的年龄,蒙召要进修院,村人多不理解,其父母却深明大义,不但让他进了修院,过了几年又把大妹送到了修院,宁肯自己承担繁重的劳动。
当时来自法国的一位本笃会士圣科尔比尼亚诺(SanCorbiniano)在巴伐利亚地区开始传播福音,并于公元724年在弗赖辛这个地方建造了一座本笃会隐修院和一所学校。
此次培训班,是修院开班以来,人数最多的一次,而且中青年教友占多数,充分体现了各教区神长教友对传道员培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之后便重返家乡,进入教区的小修院。他在达卡圣母大学获得了英语文学学位,后进入(总教区附属的)拉姆纳小修院,以及巴纳尼大修院。
(梅州教区修女院供稿)
华神父(J.Wetovick)修道前曾任牙医多年,2007年1月丧妻,同年8月于结婚周年纪念当天入修院,成为修院内最年长的修生。
分别朝拜了南堂、北堂、东堂,并参观了全国修院,受到了北京教友的热情接待。通过参观、交流、讲解和分享等活动,大大提高了参与者的信仰素质,丰富了信仰生活,增强了信仰体验。
车子爬上了一个缓坡,进入堂院,悠扬的圣歌《给我希望》在院中回荡,我不禁轻声和唱。田神父和一些教友站在车下迎接我们。乍见田神父,中等个儿,三十出头,一张普通的男性公民的脸,朴实中透射着一种干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