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是基本的道德教谕。
“道德的良心能处于无知中,或者作出错误的判断。这种无知和错误并不时常免除人的罪责”(天主教教理1801)。若要获得天主的仁慈,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的过错。
他的著作《新约的道德内蕴》(TheMoralVisionoftheNewTestament,)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100本宗教着作之一。
我愿意提到巴尔多禄茂(Bartolomeo)宗主教和他的前任迪米特里奥斯(Dimitrios)宗主教,他们长期不断地指责那些损坏受造界的罪行,激发世人关注那导致环境恶化及其问题根源的道德和精神危机。
进入明治时代,日本开始进行敬神崇祖、忠孝如一、忠君爱国等国民道德的普及教育,对家庭的孝和对天皇的忠诚变得密不可分。1890年日本颁布的《教育敕语》确认天皇和每个国民之间有隶属遵从关系。
这样的新闻工作,较不注重实时新闻的报导,反而多去探索各类冲突的深层原因,并经由合乎道德的渐进过程,促进更深入的了解,以谋求解决之道。
“道德不是人世间至高无上之物,但它具有支配力,最有权向人们下达正确的命令。”(【日本】武者小路实笃《人生论》)荀偃的良知命令他,抓紧生命的最后“一公里”,除恶务尽,还天下公道。
(《福音的喜乐》宗座劝谕,14)基督的传教门徒始终发自内心真诚地关怀所有人,无论他们的社会地位甚或道德层次。
种姓制度,譬如种族隔离政策、种族歧视和民族主义,为印度基督徒的合一造成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对于教会作为基督的同一身体所应有的道德与团体见证,也同样形成严峻的挑战。
信任不是单纯的道德问题,而关系到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 对陌生人的不信任只是当前不信任文化最末端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