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角度这是保禄的经验:我甘心情愿夸耀我的软弱,好使基督的德能常在我身上。他说我是罪人,而且是罪恶的魁首。但是却被主拯救和深爱。
在泰泽,所有的人都使用不标准的英语,但是在修和圣堂内,无论各种语言的使用,都是为了显示一个修和的意愿,那是一个非常美妙的经验。
本笃十六世则说:“至于我,我来自居民都非常珍惜和平与友爱的国家,我经验过战争,也经验过同胞被具有破坏性和不人道的意识形态分裂的痛苦。那些意识形态借着虚伪的形象压迫人民。
乌利特枢机主教从他个人经验出发的讲话回荡在城外圣保禄大殿内,当他在1968年晋铎时,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挑战的气氛,他描述:“我有可能脱离甚至停止了我的路,一如当时许多的司铎或修会人士。
许多圣人都有同样的经验,圣庇护神父就是其中一个。教宗又说:“庇护神父身上的五伤痕使他与基督密切契合在一起。但这并不意味着庇护神父因此失落了他的人格特性。
我们深知,走出这忧伤和痛苦经验后,我们将变得不同于以往。「我们必须警醒」,小心别陷入诱惑,以防培养出阻挠创意、才华及应对能力的情愫和态度。
关于聆听,教宗用以下的话语来阐述,“聆听百姓的生活故事就是接近百姓的生命经验。因为,如果我们不聆听百姓的生活,我们便无法讲道。我们越是接近百姓生活,我们的讲道便越好、越草根、越通俗。
有这个关系,承认它在自己生命中的重要性,就是明白有一天,当我们对某人的生活负责时,也就是当我们必须行使父亲的权利时,我们将可能首先带着我们个人的经验”。
但这种开阔的胸襟可能会使有些教友对「唯一,至圣、圣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的重要性含糊起来,认为教会有没有都没有关系,一些在教会内不愉快的经验(例如:不喜欢某一神父或某一传协会干事或某一教友),更加深了教会可有可无的错误观念
教宗强调,加入这道光的行程“就是走十字架的路,失败、痛苦、不被了解,甚至被轻视和遭受迫害,但也有在服务中深切喜悦的经验和来自与基督相会的莫大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