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教区周刊《公教报》报道,教区所属圣神研究中心期刊《鼎》(二O一O年秋季号、总158期)推出纪念利玛窦逝世四百周年专集。旨在通过这位耶稣会传教士的经验,反省在华传教与本地化课题。
又过了很长时间终于有一位热心读者——居住在上海南市的张仲照,来到报馆,捐出了自己收藏的自创刊至宣统三年辛亥革命止的完整的各期报纸。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75岁的杨曾文教授是魏德东教授的老师和前辈,对弟子魏德东的宗教评论集,他表示曾为评论的尺度感到担心:这些年来我有时看到他的专栏,看到一些很敏感的问题,我就非常地担心。
在她眼中,结婚和晋铎其实是一回事,是个人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去回应天主的召叫。
信德网据信仰通讯社讯如果说互联网是“福传天地”或者“新的阿勒约帕哥”,有人可能会提出质疑。但是,澳大利亚的网络“圣召探索”却实实在在地取得了巨大成功。
我感谢信德文化研究所他们的超前意识,在中国其他的地方还没有开始研究城市化的时候,他们就提前意识到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召开了这样一次研讨会,并以他们自己的时际行动来告诉我们,怎样来做好移民工作。
在两天的时间里,来自中外十多个国家十四所大学和六个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文致和主教等殉道者的亲朋、所属修会代表,从正定教堂惨案个案入手,围绕宗教和人道主义救助的大主题进行了讨论,成果显著,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在全球有关教宗本笃十六世辞职的铺天盖地的评论里,大多是从人性和政治的角度所进行的猜测。政治角度的猜测显然全是些不着边际的行外话,因为教宗不是政治首领,而是信仰领袖,是在信仰和精神层面说话行事的人。
著名作家余秋雨在与几位文化人士讨论“社会和谐与文化选择”时说:“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而文化滞后所造成的差距,首先因为中华文化缺少内在追求和谐。”
她给大家的印象是朴实、谦卑、默默无闻,话语不多然充满着慈祥和关爱,做事脚踏实地却身先士卒;在困难教友的家中、病友的病榻边是她身影出现最多的地方,她的生活里似乎没有属于自己的固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