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窄门,是全身心地跟随主耶稣而生活。要得到救恩,我们需要整个人的身心都跟随主耶稣,全力以赴。
第十章踏着基督的脚印问题57:我们必须抛弃一切跟随基督吗?在耶稣时代,愿意在灵修生活上有所进步的青年人习惯于离开家乡,去与一位师父一起生活。他们在那里研读圣经,通过实践学习祈祷和礼仪。
相反,当人们欣喜若狂地跟随祂时,祂似乎很担心。祂没有被名望的诱惑所吸引,因为名望让人着迷,祂却要求每个人仔细分辨跟随祂的动机以及由此而来的后果。”
第一步:单纯的跟随。有一部分门徒可能是因为听过他的讲道而心中折服,认为他就是旧约中天主派先知们所预言的那位默西亚,那位神秘的人子,希望他能拯救他们。
跟随耶稣,但只到一定程度。不冷不热、出于计得计失和有所保留的信仰危险始终躲在墙角之后。教宗方济各再次提到这种不可取的基督徒态度,并且不给借口留任何空间。教宗首先从福音事迹谈起。
(铎2:12)而且耶稣基督也亲自说:“谁若愿意跟随我,该弃绝自己,天天背着自己的十字架跟随我。”(路9:23)所以,每当我们基督徒唱起“有主还要什么?”这首圣歌的时候,内心便充满喜乐。
★耶稣看见一个人在税关那里坐着,名叫玛窦,对他说:“跟随我!”他就起来跟随了耶稣。他跟随耶稣后,在家中设宴(路5:29),耶稣就在这筵席上说:“不是健康的人需要医生,而是有病的人。
耶稣以这样的目光向少年指明,为跟随祂得先变卖一切,施舍穷人。然而,耶稣的目光并未打动少年的心,甚至使他闷闷不乐,因为他的心事奉着两个主人,天主和钱财。
教宗说:每当我们默观基督在世生活的一个时刻,一个奥迹,我们应明认天主以这种方式进入了我们的生命,然後接纳祂并跟随祂。这样,我们就能发现跟随基督和服事弟兄的道路。
当天的《福音》记述耶稣治好病人的事迹,耶稣让人看到一条转变的道路,民众因此跟随祂。教宗指出,民众跟随耶稣不是因为祂引起他们的兴趣,而是因为耶稣的讯息抵达了他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