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她单刀直入向我提的问题,可以看出她对信仰的理解已经很深了。我去教堂有两个目的,一是我崇拜真理,二是我想知道占据我心爱姑姑的信仰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魅力?
“我不再”曾在梦中一掠而过,在信仰路上,它伴我一路走来,一路思索。社会工作曾让我受过冷遇,是仁爱的圣光照亮我心。我从此不再心冷,我从此不再压抑。如果连身边看得见的人都不爱,如何去爱看不见的天主?
一直以来,我们都很积极地带很多人去教堂,并依据他们的疑问为他们讲解很多有关信仰的问题,而有一些问题却是时常重复讲述的,有的则经常被问及,例如有些人说我们不必信教,只要自己努力便一样能获得成功?
我认为信仰出自内心,在基督内我找到了新的自我,是耶稣基督救了我,才使我有了美好的今天和明天。有了信仰的人,才能得到救赎,感受到了天主的宏恩,生命才能活的有价值。
信仰———是指对某种宗教或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所动的准则。其实信仰人人有,不信这,就信那。至于信仰的强、弱、深、浅当另是一说,但表现在精神和工作上会见分晓的。
信仰是很容易失去的一份恩宠,特别是当我们面对人性上的悲居;即使相信,但也未必信得隐固。当天主拒绝我们的祈求,或拒绝迎合我们的思想时,我们很容易会对天主生气。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让我对于信仰的感受清新愉快了很多。天主的光荣,也是我们的喜乐。天主的光荣,并不是建立在我们的痛苦之上的,而是在我们依靠天主,善度一个喜乐的信仰生活中。
这一切都提醒我们基督徒在信仰上是永远不可能与十字架分离的。可以这样说,没有十字架,也就没有基督宗教。
张利伟副秘书长代表爱德基金会在“宗教与伦理道德”学术研讨会上致词张利伟先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爱德基金会是由中国基督教徒发起、成立(1985年),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的民间组织,全国政协副主席丁光训主教任董事长
长大以后,虽然常为儿时的幼稚哑然失笑,但对“你为什么要信教”这个严肃的问题却真的没有认真地思考过,更多的是考虑如何维系这份已得的信仰。信仰于我,就好象受托保管一件物品,做到“完璧归赵”就算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