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其原因,这位修士把自己用来治疗的钱大部分都给了当地那些特别困难的人,如同修士所说的:当我看到那些在饥饿的死亡线上挣扎的孩子哭泣的面容时,我的心都碎了,哪里还有看病的心思啊,他们的饥饿惨状远远大于我病痛的苦楚
杨凤格教友杨凤格领洗只有十几年,但她对主的那份爱使她对福传有着特殊的热情,福传的热火催促着她时常去看望孤寡老人及病痛中的人,使他们感受到了基督大爱的温暖和教会大家庭的温馨。
在病院中有一个赵氏,进教多年,忍受不了这种病痛剧苦,和被社会上所厌恶,整天只能在病院中,她准备自尽时,被何老太婆看见,及时解救,才得以生还,事后何老太婆耐心开导,最后得善终而安息主怀。
这次病痛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以前我每天忙于生计淡忘了天主,天主以此让我警醒,他不希望我疏远他,而让我更清楚,只有常得到主的降福,时时事事才能平安顺利。
杨主教讲道时提醒信徒学习圣母表样,当面对困难或病痛时懂得交托,不要只求追逐虚拟世界,而要身体力行去祈祷及关怀邻人的需要。
天主藉着孩子的病痛召叫了我们。当我第一次走进圣堂,那庄严神圣的氛围感染了我,记得当我站在十四处苦像前,我流泪了,那一刻注定了我和天主永远的缘分。以后每一次走进教堂都有一份独特的心境。
这增进了教会的凝聚力,促进了信众间的和睦相处;他不在家坐等人来求教,而是克服病痛走访教友家庭,去到乡镇深入村寨关心信众信仰活动、生活疾苦,向人宣讲福音至爱真谛、教理、教规,牧灵工作有声有色。
病痛的折磨,生活的艰难,使贫困、病患和高龄老人饱经坎坷沧桑。大家满怀同情,有的姐妹主动帮助他们打扫房屋清理卫生,有的姐妹真诚和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疾苦,嘘寒问暖,促膝谈心,安慰鼓励他们。
年纪轻轻就得忍受病痛折磨的阿库蒂斯,把他的苦难献给「上主、教宗和教会」。瓦利尼枢机表示,「新真福也是一个刚毅的榜样。他毫不妥协让步,深知为了留在耶稣的爱内,必须具体活出福音,甚至不惜逆流而行」。
现在他所爱的主每天都来看他,有这位主的临在,一切的病痛也就都变得容易忍受了,一切的一切都变得有了价值,充满了意义和希望。圣诞节,万民同庆,举世欢腾,但是欢腾的原因可能各不相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