祂决不会令你们失望,祂是忠实的伙伴。你们要努力建立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教宗的话也因为他叙述个人的圣召经验而意义更加丰富。前几天恰好是他回应司铎圣召60周年。
教宗表示:政治一旦不重视或不提倡客观价值,其结果就是,道德相对主义不但不将社会引向自由、公正及稳定,反而把人推入挫折、失望、孤独境地,轻视生命和别人的自由。
钱财、喜好和成就最初叫人眼花缭乱,之後便是失望:它们虽许诺生命,却导致死亡。上主要求我们远离这些虚假财富,好能进入真正的生命,圆满、真实和光明的生命。
我不知当时她心里是什么滋味,在没有一个亲人,没有人关心没有人在乎的环境下成长,她有多少次会失望,想放弃?长大后她离开育婴院成了家,看似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可是她心底的自卑、失望,会减少多少呢?
教宗以这段圣经省思天主的梦想和失望。他说,以色列子民是天主的梦。祂对他们存有梦想,因为祂爱他们。可是,以民辜负了天主的梦想,所以天主开始感到失望,并叫梅瑟从领受十诫的山上下去。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7月16日在鲍思高神父冥诞200周年之际,致函慈幼会总会长范达民(ÁngelFernándezArtime)神父,感谢天主赐予了我们这份青年的圣人的恩典。教宗指出鲍思
病人进死亡接受期,也往往进入了信仰回归期,通过信仰理念的恢复或建立,减轻恐惧、不安、焦虑、埋怨、牵挂、失望等心理,令其安心、坦然地对未来世界充满希望及信心。
在主内的希望永不令我们失望,它是我们内心喜乐和平安的源泉。当天福音叙述耶稣与法学士的谈话,耶稣表明亚巴郎曾欢欣喜乐地希望看到祂的日子。教宗藉此表明望德在基督徒的生命中极其重要。
在痛苦、失望和打击时,天主在哪里?这是我们的问题,也是今天福音中厄玛乌两个门徒的艰难处境。他们寄予拯救以色列厚望的耶稣死了,他们的希望也随之灰飞烟灭,他们要离开那使他们伤感和失望的地方。
沙漠是“失望”的住所,而失望却无所不是。不要认为我们内在的孤独是容易克服的。我们无法逃脱任何可能被征服的意志。失望是无底的深渊。不要以为消极地躲开,或者试着去遗忘便能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