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宗教政策以来,国内教会首先忙于教堂的恢复、神父修女的培育和陶成,然后是教会的自养、牧灵福传、社会公益服务。对于教友的培育只有在暑假和春节前后的教友培训班以及慕道班中开展。
会议上培育中心负责人马均孝神父汇报并总结了今年培育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在这一年来培育中心在教区主教的领导下,在上海教区光启社会服务中心的大力资助下,培育中心积极努力,克服困难,成功的在不同地方举办各类学习班十七次
教宗方济各元月22日在梵蒂冈接见了希尔顿基金会成员,赞赏他们持续服务穷人及弱势群体的工作,表扬他们在培育修女、帮助教会克服父权思想方面的贡献。
据香港教区周刊《公教报》报道,香港教区教友总会召开培育事工交流会,了解堂区培育工作现状、探讨教友在信仰培育方面的重点需要。
司铎培育的四个方面包括:人格培育、灵修培育、知识培育和牧灵培育。人格培育被视为四培育之首。人格的成熟代表着人的整体修养,是现代社会真正能够吸引人的品质。教会首先谈论人格培育而非灵修培育有其深刻的意义。
教宗将培育定义为“保护和培养圣召成长并结出成熟的果实”;按照《方案》的表述,司铎圣召的培育是独特的,它始于修道院(初始培育)并扩展至司铎的整个生命(持续培育)。
获发奖学金者报读的课程涉及教理讲授、神学、宗教学和圣乐等。
获资助者为即将在澳洲完成婚姻与家庭博士的何文康、在意大利修读神学硕士的张紫兰、在意大利修读圣经神学的许灏韵、在美国修读哲学博士的阮美贤、即将往台湾修读哲学博士的冯美慧,以及即将往美国修读宗教教育哲学博士的林佩卿
该会议以圣职部颁布的《司铎培育基本方案》(RatioFundamentalisInstitutionisSacerdotalis)中指出的“在今日世界作使徒的美,兼具唯一性、完整性、团体性和使命性的培育
会议期间谈到了《司铎圣召的恩典》,强调对司铎进行全面的人性化培育,而不仅仅是学术方面的。辨别的重要性全面的人性化培育、关注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