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阐述中西方文化差异,想要中国接受西方文化下的宗教,就要本地化,明朝末年耶稣会的利玛窦神父将天主教传入中国。“天主”二字取自《尚书》,“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过主”。
地外天山腹地的伊犂河谷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杂居的地区,也是中国通往西亚,欧洲的重要地段,有中西方文化交汇点之称。村里的老人称,这里百余年前也曾有过一座天主教堂、但到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毁于战火。
聘请阿根廷著名天主教建筑设计师TorresMiguelAngel,根据原教堂建筑风格结合澳门标志性建筑物之一的圣保禄大教堂遗址,暨澳门八景之一的大三巴牌坊作为新教堂前主体墙建筑理念,以及融合了中西方宗教建筑等多种因素设计而成
据上海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孙建祖称,江北天主教堂既有欧洲教堂建筑风格中最典型的哥特式风格特征,又采用了中国抬梁式结构形式的屋顶,是中西方建筑艺术与技术交融的产物。
第二幕益友直谅而多闻讲述了他与徐光启先生跨越中西方的深厚友谊,以及他为融入中国文化、更好传播福音所做的许多努力。第三幕彬彬文质君子兮强调利玛窦在中国30年,他的全部言行至今是神长教友的楷模。
当今世界称赞利玛窦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先锋。保禄宗徒说:“凡呼号上主名号的人,必然获救,但人不信他,又怎能呼号他呢?从未听到他,又怎能信他呢?没有宣讲者,又怎能听到呢?若没有奉派遣,人又怎能去宣讲呢?”
人类生活最终会走向中西方美学思想的相互融合。梵蒂冈博物馆执行馆长Nicolini先生指出:我们现在做的事可以说是新文艺复兴。我们由美产生信任、由信任走到一起。
最后,杨慧林教授就同学们关心的宗教市场化、中西方文化沟通等问题做了解答。
Rule博士是中国历史及宗教专家,致力研究中西方的文化发展史。
万神父说:“音乐可促使中西方文化交流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