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与一个外邦无名妇人相遇,她以一个令人不安的问题挑战耶稣:救恩只是为犹太人吗?
教外人要求拍照属于正当的,事实上耶稣从不拒绝人的正当要求。耶稣也希望教外人进堂去了解信仰,但我们却因为拍照阻碍了他们寻求真理的行程,圣经中记载多次门徒因各种原因阻止人们接近耶稣,若望说:老师!
根据若望福音的记载,耶稣死在十字架的时候正是耶路撒冷圣殿举行祭献巴斯卦羔羊的时候。所以,耶稣的死和羔羊的牺牲祭献完全吻合。
到了新约时代,圣经对如何帮助穷人做了进一步的阐述,玛窦福音记载:耶稣在橄榄山上曾教训门徒们说:“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做旅客时,你们收留我……”很明显,耶稣就是把这些不幸的人,看成是他的弟兄
大量的新书中当然也包括了教宗的“纳匝肋的耶稣”。这本书的各种语言翻译本已经出了第15版,出售了2百万本。
更有甚者,我们基督徒经历痛苦时,与被钉十字架的耶稣相结合:我们紧紧抓住祂,以天主圣爱填满痛苦,把痛苦化为力量来抵抗并战胜那仍在人间肆虐的自私自利。
五旬期一过,安息日后的第一天,耶稣的两位门徒走在去厄玛乌的路上。他们彼此谈论着这两天所发生的事情,耶稣亲自走近他们,并与他们同行,他们却没有认出耶稣。耶稣对他们说:“你们谈论些什么事?”
人们齐聚圣安多尼大堂广场前,期待着这神圣时刻的到来,教区韩英进主教莅临并主持了庆典活动。
耶稣把这标记与自己联系起来,一如我们在福音中所听到的,谁信赖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必获享天主的仁慈,从罪恶的死亡毒药中获得治愈。
之後在关於生命食粮的圣训中,耶稣宣称:我就是生命的食粮,到我这里来的,永不会饥饿;信从我的,总不会渴(若六35)。最後在帐棚节期间,耶稣宣布:谁若渴,到我这里来喝罢!(七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