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引用梵二文献《东方公教会》法令,说:「在教会中的差别性,并不妨碍其统一性,而且相得益彰。」(2号)教宗阐明,「基督徒的统一性不是单一形式;相反地,单一形式毁灭统一性。
在《公教文明》期刊的新书《1952年至1959年的著作》里,教宗方济各撰写了长达三页的序言,赞赏菲奥里托神父使人领会到梵二大公会议在自身修会会省中的新意。
针对基督军团修会修订的新《会宪》和新章程,教宗说,它们的“新意”在于省思了“符合梵二大公会议和圣座关于修会生活的新精神和新观念”。
新《手册》是基于若望保禄二世教宗《愿他们合而为一》通谕和梵二大公会议文献《大公主义法令》,以及圣座促进基督徒合一委员会发表的两个文件《大公主义原则和规范应用指南》(1993)和《培育牧灵工作者中的大公合一幅度
她将这种生活型态与梵二大公会议对教会的定义相连结,即“教会是与天主亲密结合,以及全人类彼此团结的记号和工具”(《教会宪章》1号)。
今年庆祝的梵二大公会议开幕60周年和今日教会的同道偕行进程就是皈依的时机。对基督徒而言,皈依是一种不可回避的态度。“谴责恶还很不够,即使是那种在我们当中蔓延的恶也不够。当做的应是在它面前决定改头换面。
亚森特神父指出以前在合一之路上的重要步伐,包括:济利禄宗主教派观察员参加梵二大公会议,1968年归还圣马尔谷的圣髑,1973年教宗与宗主教的相会,以及科普特正教会与天主教会成立的双边混合委员会。
传统与未来澳洲神学家拉什(DonOrmondRush)在反思中,则是把此次主教会议与梵二大公会议做了比较,指示出这次同道偕行大会的责任。
目前,我们正处在十分微妙复杂的境地中(中梵关系是否会继续发展、出现转机?或者还是就此停滞不前了?越南的模式是否可取?我们的牧灵工作方向?……)。
教会自从脱利腾大公会议开始,修院成为培养神职人员的专门教育机构,梵二大公会议《司铎之培育》法令再次强调为司铎之培育,大修院是必需的。(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