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那些称耶稣为上主的朋友们的风格就是他自己的风格:同情、慈悲和温和。他们使心高贵,犹如垂滴在那生命的伤口上所敷的油。那么,兄弟姐妹们,我们问问我们自己:我们相信真正的君王职存在于慈悲中吗?
这些人执迷不悟,可怜极了,为此我今晚特地求你,为了你那特殊的慈悲和圣母玛利亚的仁慈拯救他们,使他们早日觉悟回头归正吧!吁!
可是他并没有作过多的谴责,因为他是慈悲的。当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为罪恶所伤害时,或许我们也会变得更为慈悲。天主召叫我们踏着耶稣的脚印,去把治愈而不是无情的谴责带给别人。
而教宗关于怜悯慈悲的讲话也很多次取自《玛窦福音》的内容,怜悯慈悲不是理论性的主题,而是具体的见证行为,正如福音的记述:我在监里,你们来探望了我。
今天,复活期第二主日,圣若望保禄二世把今天定为救主慈悲主日,福音(参阅若20:19-31)告诉我们相信耶稣是天主子的人,能赖他的名获得生命(31节)。“获得生命”是什么意思呢?
(《福音的喜乐》21)投身于传教使命,并非为基督徒的生命锦上添花,而是构成信仰的重要因素。与上主建立关系,这意味着被祂派遣到世界各地成为祂圣言的提醒者和作祂圣爱的见证人。
这次会议的3个关键词是:共融、参与和使命。教宗指出,共融和使命是“神学上的表达”。“梵二大公会议说明,共融阐述了教会本身的性质,同时表明教会接受了‘宣布基督及天主之国,以及在各民族中建立的使命。’
玛利亚知道自己的身份和使命不是“他人”给予的,也不是任何人能夺去的。她是天主特别选择的、充满天主圣爱的、参与天主神圣使命的女人。作为女人,在许多环境中,常常处于被动、边缘、甚至被任意虐待的处境中。
耶稣邀请人类背负十字架跟随祂,继续完成救赎的使命。教宗说,背负十字架跟随基督是一种爱的使命。在一个被分裂和毁灭的势力所统制的社会,基督仍然邀请世人,与祂一起背负十字架,弃绝自己实现天主爱的国度。
同时,也是绝无仅有的通过不同方式的使徒工作按照当地人民的需要致力于人文发展与福传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