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介绍的张主教是原河北省赵县教区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主教。张主教讳名弼德。他在辅仁大学多玛斯哲学院担任我们的神师,辅导我们的灵修。
“圣诞节”在我国被称为“洋节”,但就是这个洋节,在整个社会每个家庭和个人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圣诞节已吸引了千千万万的男女老少,圣诞的无穷魅力已彰显在社会的每个角落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宗依据当天弥撒读经的内容,谈到期待上主来临的应有心态就是喜乐,因为与耶稣在一起,家中就有喜乐。教宗说:从未听说过忧愁的圣人或带着哭丧面容的圣女。这样的事从未听说过!这样会自相矛盾。
春节,已然成了外出务工者对家乡最后的牵系,尽管一年中的多数日子都远离家乡,但根还在,思念还在,新年团聚的梦还在。共聚天伦很短的时日后,他们还要从那里出发,再度回到城市的角角落落。
“我的忧虑是我们更多考虑的是基督宗教的生存问题,而非分享复活基督的福音。”他说:“基督是我们使命的开始与终结,因此,除了该穿上基督(参阅罗十三14),别无他法。
随着将临期的到来和推进,人们对圣诞节庆典的准备越来越充分,圣诞节的装饰、礼仪的完善、堂区圣诞节目排练等等,吸引着很多人的参与观看。
台下也有许多位东正教的主教和基督新教各宗派的领导人。弥撒中,教宗讲了一篇令人赞叹的道理。。他的讲道是根据当天9月10日星期天常年期第23主日弥撒的三篇读经发挥的。
在场的君士坦丁堡大公宗主教巴尔多禄茂一世赞赏此举是「友爱的榜样」、「爱的重要举动」,也是天主教巴里-比通托总教区与「我们意大利和马耳他神圣总教区之间的拥抱」。
米凯利尼神父首先对照了耶稣在加里肋亚大博尔山祈祷和革责玛尼祈祷的区别。两个情况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相似之处:耶稣面临生命的危险。
各位弟兄姊妹借此修和礼,恳求天主赐予真心痛悔,改过迁善的恩宠,在将临期预备好自己,迎接救主耶稣的来临。(原载:北京西堂,信德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