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把祭台完全遮掩起来与信众分开,直到圣周三读受难史读到圣所的帐幔从上到下裂成两半时才把布拉开。一些作者认为,这个习俗的产生还有一个实际的原因,是为了让那些不识字的信友知道四旬期什么时候开始了。
从摆设祭台的地方可以看到难民船只的遗体。教宗权杖、圣爵、读经台和祭台所用的木料,均取自难民靠岸兰佩杜萨岛时乘坐的船只。弥撒读经和教宗所穿祭衣的颜色,也在强调作补赎的意义。
起初圣髑被保存在教堂主祭台的一端。1636年时人们将圣髑放入刻有教会铭文的古铁匣中,移至堂中的偏祭台保存。1902年在兰其亚诺居民们的倡议下,圣髑被移入一座专为纪念此圣迹而特制的大理石祭台中。
祭台正中五米多高的十字架是视觉中心,祭台下方是由整块黄色云石雕刻的“最后晚餐”。圣体栏杆由淡灰色大理石柱头逐个雕花拼组而成。
举行弥撒的祭台设在体育馆内的一侧,祭台上方悬挂着一尊巨型木制十字架。教宗方济各站在十字架下发表了他在纽约的最後一次讲道。他引用《依撒意亚先知书》第九章中的话说: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见了一道皓光。
主礼给自己、共祭者、辅礼者,及全体信友洒圣水,边行边洒,连同辅礼人员一起进堂,迈向祭台。此时,歌咏团唱洒圣水经。到达祭台,致敬,奉香,就座。
因为杀人的枪在圣堂的祭台下面被找到了。这位判了刑的神父听过真杀人凶手的告解,明白整个犯罪过程。但他为了保守神工秘密,在法庭上只说了一句:我跟各位保证,我是无辜的。
从16世纪至今,《福利尼奥圣母》一直是被模仿、复制为版画和祭台画的对象。那些在福利尼奥、罗马和巴黎欣赏这幅圣像的艺术家与旅行者们所留下的日记和笔记本,正是这幅圣像的活见证。
当我和同伴走进一个大队院落,借着灯光看到雪还在不停地下着,而雪地上已经是人山人海,大家跪在用牛皮纸搭建的简易山洞前,面向马槽中的小耶稣祈祷敬拜,在马槽的一侧是几张旧桌子拼成的祭台,旁边是一个辅祭的中年人
我走向祭台站着不动,抓紧祭台祈祷。」廿七岁的基斯定.金(ChristinaGin)是堂区青年团体全国网络的成员,地震时正在参与那台弥撒。她原欲逃离教堂,但却止步,在靠近大门的长椅跪下祈求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