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大地传福音的耶稣会士利玛窦神父和其挚友、最杰出的皈依公教者徐光启,是他们那个时代的“一束闪烁之光、一个爱的中心、一个赋予民众活力的酵母”,因为他们生活“在与天主的共融中。
柯文伯神父在讲道时说:“真福法夫尔神父在他虽短暂却丰富的生命中,发觉到天主在讲话,天主愿意透过我们来讲话。
教宗表示,无论哪里有单纯、高尚的喜乐,那里就有天主的印记。如果你们懂得保存这些价值,这纯真和简朴,你们就是中悦天主的喜乐的使者。
教宗方济各写信给天主子民,谈到众多圣职人员和奉献生活者对未成年者进行性侵犯造成的严重后果。教宗表达关怀之情,呼吁对犯有这罪行的人予以零容忍。
不论是纳匝肋会堂里的群众,还是纳阿曼,他们都认为,天主只会在独特非凡的事上彰显自己;天主不会在生活中平凡朴实的事上施展作为。他们对简单朴实感到生气、态度轻蔑」。
唯有经常与天主交往,才能保持信德,天主不会以魔术棒来满足我们的要求。教宗方济各5月25日在圣伯多禄广场主持的周三公开接见活动中如此表示。
他续说,有说歌咏是双倍的祈祷,歌曲不仅有助人与人的交流,也是人与天主交流的媒界,它也是很好方式引发人的情绪,「而这情绪能带人进入高上情操的境界,引领人走向天主」。
一、移民移工是教会牧灵关怀的优先 以色列子民开始宣示信仰时,就意识到自身是移民家族的后代,被天主拯救的民族,一直在寻找天主许诺的福地,他们把服务及照顾异乡人与照顾孤儿寡妇连结一起,成为信仰的承担行动。
毕竟是低级动物,岂可与人同日而语!作为低级动物的麻雀对生命的道路视而不见情有可原,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为何对生命之路也熟视无睹呢?有的人以为人生只是为了享乐。诸事在后,享乐在先。
给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支持系统;让人感受到家的温馨,感受到谦卑服务的亲切;不仅充实了个人的生命,也领悟到了作为培育者该有的心态和方向;最大的收获就是对奉献生活、内在规条的认识以及对自我身份和角色的改变,觉得通过这些课程天主所给予的不仅仅是为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