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我有没有做坏榜样、滥药、过量饮酒、与人打斗和争吵?22.我有没有杀过人或伤害过任何人?23.我有没有堕胎或建议任何人去堕胎?24.我有没有参与或赞成安乐死的行为?25.我有没有尝试自杀?
人只有活在智慧中才能领悟信仰,领悟人生。用一个小故事加以润色:这则外国幽默小故事名叫《偷自行车的人》。
然而,如此稀疏平常的一幕,却有人坚决表示,他听到有一群人在赞扬维加诺(CarloMariaViganò),也就是圣座驻美国前任大使、近日因指责教宗文件而出名的作者。
那么,不同的宗教如何能成为友爱的渠道,而非使人分离的屏障呢?教宗答道,这需要有尊重差异的勇气,「完全承认他人和他人的自由,进而竭力捍卫他人的基本权利」。
父亲曾决志修道,并加入了陕西西安修道院。但当时由于时局原因,修院被迫解散,无奈只能回家,后来从医。娶妻生子之后,他便把未完成之志寄托在孩子们身上,诚愿将三个儿子全献于主。天主悦纳了他的慷慨。
身为司祭匝加利亚(希伯来文直译为雅威记忆或纪念)与妻子依撒伯尔(上主是我的誓言)“在天主前都是义人,遵守上主的一切诫命和礼规,无暇可指”(路1:6)。
本次工作坊以分区形式进行,港岛区聚会于六月二十一日至七月五日连续三个主日下午假圣玛加利大堂举行,共六个堂区、二十六位青年参与。
教宗在要理讲授中谈及形哀矜七端中的探望病人与囚者,勉励我们效法耶稣探望病人和服刑人,成为天主慈悲的工具。以下是教宗方济各要理讲授的全文:亲爱的弟兄姐妹,上午好!
编者按: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眼睛可以反映出很多内心世界的成分,比如良善、真诚、怜悯等,但也可能是狡诈、游离、空虚等。眼睛能否反作用于内心,在心灵不那么干净的时候,起到洁净心灵的作用呢?
特别困扰人心的是,对于大家公认的许多“好人”、“善人”,苦难常常光临,甚至伴其终生;而横行乡里、做恶多端之徒,苦难却对其退避三舍不敢靠近,好运却不时对这些人青睐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