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要理讲授中谈到富人与拉匝禄的比喻,解释了慈悲与贫穷的关系。富人在屋里身穿锦缎细麻,拉匝禄则躺在门外满身疮痍;富人天天奢华宴乐,拉匝禄则渴望着富人桌下碎屑,饿死街头。
教宗表示,耶稣为使我们认清祈祷应有的正确态度,讲述了法利塞人和税吏祈祷的比喻(路十八10-14)。法利塞人在祈祷时炫耀自己的功劳,列举自己如何守斋并把所得的捐献十分之一。
为此,教宗鼓励众人效法福音比喻中慈善的撒玛黎雅人,而非那两个不顾垂死伤患的司祭和肋未人(参阅:路十30-37)。「上主的法律规定,在这种情况下有提供救援的义务,但他们两人却绕开伤患,没有停下脚步」。
教宗接着引用福音中慈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路十25-37),表明这个比喻是「今日人类的故事。人们的道路上满目疮痍,因为置於中心的是金钱、事物,而非人。
说到这里,教宗援引他十分喜爱的慈父的比喻,说道:耶稣讲述的是一位只知道爱自己子女的父亲。这个父亲不因儿子的傲慢而惩罚他,甚至还把他应得的家产分给他,允许他离家出走(参閲:路十五11-32)。
亡羊的比喻也传达出同样的讯息(参阅:路十五4-7)。羊之所以丢失,是因为牧者缺乏「警觉心和牧灵关怀」。
今天的福音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它关乎我们每个人生命的意义,即十个童女蒙召出来迎接新郎的比喻(参阅玛25:1-13)。生活就是这样:我们为了蒙召与耶稣相会,而必须作一个巨大的准备。
这天,四旬期第四主日的弥撒福音内容是浪子回头的比喻,也是教宗就任将近两年来第一次访问监狱活动的主导思想。
接着,教宗以《路加福音》中一个糊涂人的比喻作出解释。这个富人的田地出产丰富,他幻想着如何扩建仓房来收藏所有的收成。可是,就在那个夜晚他的生命就被索回。
罗马主教还援引圣女小德兰的比喻感到自己和教会就像是芦竹:当暴风雨来临时,芦竹会弯曲但不会折断。你们就像这芦竹,被痛苦压弯了脊梁,但你们拥有这种力量把信仰继续传播下去,对我们来说你们是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