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说:对偶像的崇拜不仅不让人向天主开放,使自己获得释放,走出自私的狭窄空间,给爱和彼此赠与让位,反而将人关闭在只顾自己,不理会他人的圈子里。
人们更多崇拜和赞颂的是石缝里的小草、险峰上的松柏、寒冬里的腊梅。人没有受过伤的时候,会惧怕伤口的疼痛;人没有见过血的时候,会恐慌血液的鲜红;但一个遍体鳞伤的人,决不会忧虑再多一个伤口、再多一滩血迹!
可是,人却成了崇拜盈利和消费偶像的牺牲品,教宗指这是功利主义的文化。他说要是一台电脑坏了就成了一件大事,而许多人的需求及不幸倒成了常态。在这种文化的促使下,人的生命也成了要被扔掉的东西。
在世风日下的今天,人们崇拜金钱,请客送礼,搞人际关系,见利忘义,违背良心,有些人见怪不怪,视若无睹,把信仰抛在脑后,与天主背道而驰。
文章说:胡适先生在他的名著《不朽———我的宗教》中表达的信念和信仰,极其鲜明:“耶稣的人格、事业和教训,都可以不朽,因为耶稣一生刻意孤行,精神勇猛,使当时的人敬爱信仰,使千百年后的人想念崇拜。”
我背着简单的行囊穿过小巷走上大街,小妹在身后追来,哭泣着向我告别,我强忍住泪水回头向她摇手,也就是在这一瞬间我瞥见乔治大叔粉红色的墙屋上用天蓝色的漆粉写着: 上帝死了———尼采啊,真的是尼采,我的乡党尼采,我见过面的尼采,我崇拜的尼采
当科学还不发达,人们还不理解社会和自然应该如何相处的时候,宗教在保护自然、保护环境方面,就已起过很好的作用,因为他们一般都敬畏宇宙、崇拜自然,爱护生灵和注意美化环境,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宗教,为大自然祈福的宗教活动数不胜数
我们被一种文化所包围,它一方面崇拜青春,设法使之永驻;另一方面,却把青年排除在外,不让他们成为主角。这是粉饰的哲学。教宗接着谈到青年的失业问题,说道:一个找不到工作的青年会怎样呢?
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耶稣形象是参照一个登基帝王的形象而塑造的,还参考了某些异教崇拜的神灵。比如长发和胡须都是借鉴自希腊-罗马世界的人物形象。
再说老外能来我们中国,亲自登一登长城,肯定是我们的朋友,他对我们祖国的长城肯定是无比的向往和崇拜。他一再说:“中国人了不起!中国的古代人更了不起”,“Chinesearebrave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