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突然被一种“脆弱感”所取代:在这个世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中,若没有限制的话,许多市民将受到感染。这是一个巨大的心理转变:从努力避免,到需要面对的事实。
“我再也不要一个有太大安全感的退修院。我要一间小灵修院,就和一个穷苦的工人所住的小屋一样,也要像他一样,口无隔宿之粮,也无工作保障。更要像他一样,以自己整个存在分享全世界的痛苦。”
我当时孩子小,工作也忙,真的是得刻意找时间安静下来为母亲念经,尤其喜欢念炼狱祷文,好像是把母亲安置在圣人圣女中间,托他们祈祷,照料……并且深知他们一定会比我做的好,好像是把病重的母亲托付给名医一样有安全感
“你们有福的”和“你们有祸的”之间的比较,提醒我们辨别我们把我们的安全感置于何处的重要。你们,艺术家和文化人,你们是真福革命性看法的见证人。
他们的拥抱、陪伴、肯定、安慰和耐心,构成了我们最初的“安全感”。如果一个人从小被温柔以待,他更容易相信世界的善意,也更容易接纳自己与他人;而若童年缺乏关爱,人就容易陷入自我怀疑、孤独甚至愤怒之中。
也就是说,财富应成为服务的工具,而非自我安全感的来源。四、教父智慧:生命的仓库在天上圣巴西略曾严厉地提醒富人说:“你积蓄在仓库中的,不是你的财产,而是你未曾施舍的贫穷者的眼泪。”
凝聚力的好处是有保护性(英文中safetyinnumbers——人多胆壮,在新环境下是有心理上的安全感)。这种心态,受到香港著名作家陶杰的狠批。
这些物化的目标陆续实现,但中国人也逐渐发现,幸福并没有伴随着物质如约而来,整个人群中,充满着抱怨之声,官高的抱怨,位卑的抱怨,穷的抱怨,富的也抱怨,人们似乎更加焦虑,而且不知因何而存在的不安全感,像传染病
看着一个个从或不讲卫生、或有不良行为、或自卑、或退缩、或厌学、或缺乏安全感、或令人生厌的孩子,成长为一个个整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自信、活泼、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阳光天使时,便感到含泪播种的,必含笑收割的真正寓意
这不是希望,而是相对的安全感。那些把自己封闭在自我满足的人,那些自我感觉一切都好的人,也不懂得何为希望。反之,那些每日经受考验、颠沛流离和明认自身限度的人,才是拥有希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