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撒结束时,教宗在圣家像前诵念一段祷文,他说:纳匝肋圣家,请赐予我们透彻的目光,好能认出天主圣意在日常生活中的工程,把我们的家庭变成小小的家庭教会,更新我们成圣的渴望,支持我们在工作、教育、聆听、相互理解和宽恕上所遇的有益劳苦
回到纳匝肋后,她日夜辛劳地呵护着耶稣。在耶稣传教的日子里,她服侍在耶稣身旁。尤其是她在耶稣最后的一刻,陪伴在耶稣的十字架旁,目睹自己的亲生独子承受极刑。
教宗於是特别提到10月1日这天是圣女耶稣婴孩德肋撒的纪念日,这位圣女是教会的圣师,与圣方济各沙勿略同为世界传教主保。这位圣女小德肋撒给我们指出最简单的成圣道路是满怀信心完全投靠天主的爱。
30岁任职罗马总督;后弃俗隐修,将全部家产捐出,将自己的住屋改为修院,这个修院奉圣安德肋为主保。后晋升执事,奉命出使君士坦丁堡。586年,额我略被教宗召回罗马,并当选圣安德肋修院院长。
在教友们感谢天主,阿肋路亚,阿肋路亚的欢呼中,隆重的教堂奉献礼圆满结束。教友们表示,在这有着上百年信仰传承的小村庄中,将以他们的生活、行动步武圣人的芳踪,彰显天主的爱。
我们有几位以行动推进非暴力的基督徒和非基督徒典范,例如:加尔各答德肋撒修女、马丁·路德·金和甘地。教宗表示,果断和始终如一的非暴力行动所取得的成果非常感人。
耶肋米亚先知引用辣黑耳的哭泣来安慰处在流亡中的以色列子民,鼓励他们怀抱希望,重归天主(耶卅一15-17)。教宗表示,先知藉着辣黑耳的悲痛和哭泣指明了一个料想不到的生命前景。
但印度德肋撒修女以她在爱中行走的感受认为:“我渴”是主耶稣代表古往今来所有苦难者向人类发出的一声需要爱的呼喊。因此,每一个基督徒必须时刻倾听这个世界正在高喊“我渴”的声音。
临沂教区代理主教仲伟杰神父,圣名安德肋,生于1913年,祖籍莒县小岔河村,15岁入小修道院,20岁考入兖州神哲学院。
教宗谈到德肋撒修女,她清楚知道对食粮、兄弟情谊和对天主的渴望。她的一生依靠两个不可分割的支柱:即在圣体圣事和在穷人中降生成人的耶稣。德肋撒修女在圣体圣事和穷人中与耶稣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