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表示,祈祷可以行奇迹,只要不是机械式的动作。 玛尔大和约纳先知,这两位新约和旧约中的人物出现在当天的圣祭礼仪中,他们具备一个共同点:就是不懂得祈祷。
圣史路加曾记下主耶稣一段话:“洁净了的不是十个人吗?那九个人在哪里呢?除了这个外邦人外,就没有别人回来归光荣于天主吗?”
他说“坦诚”对话的时候,不是行于外交或礼貌上的表示,他着眼于更深入的举动,这个举动的实质就是该当对话。为此,在我看来,比起已经取得的巨大进步,又进了一步。
教宗接著提到,童年的印记的确能影响人的一生,它如同一滴擦不掉的油墨在人的举止和行为上反映出来。这个数千年的智慧所表达的就是人文科学在一个多世纪前才确定的理论。
圣母玛利亚和大圣若瑟「洋溢著圣德和喜乐」,但这为他们并不容易,因为「圣德不是与生俱来,而是修炼而来的」,对圣母玛利亚和大圣若瑟也是如此。
教宗对他们说:「你们绝非社会时常要我们相信的那样遭人遗弃,你们不是人下人、失败者。你们是珍贵的礼物,让我们看见上主圣爱。」拉匝禄协会为这些弱势群体提供住宿,让他们与不同年龄层的青年「团结互助」。
一个灵修大师圣本笃曾说,无益的好奇心和表面的话在骄傲的阶梯中的第一层,不会带到高处,而是低处,把人甩向堕落和摧毁(参阅《谦卑和骄傲的程度》)。相反,耶稣用不同的方式教训我们。
但对不接纳耶稣风格的人来说,他们对“让人吃他人的肉”(参阅54节)还是会充满怀疑,会认为这看起来是不可能的,甚至是违反人性的。然而,血和肉是救主的人性,是作为我们的食粮而奉献的他自己的生命。
祂讲话有权威、治愈人的各种疾病、指出罪恶对人的伤害、驱逐害人的魔鬼、复活死亡的人……世界的时间以祂的诞生为分水岭,祂是新公元的开始;绝大多数的世人以自由地信仰祂为荣,因为祂赐给了人天主的生命。
是人都有良心,它知是非,辨善恶,做了善事就高兴,做了恶事就不安。这良心是哪里来的呢,哪个做父母的都愿意给自己儿女一颗永远快乐的心。所以人的良心不是自己想不要就不要,想要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