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使神父数目很多,终身执事的角色亦不可或缺,是梵二所提出之教会未来新福传的动力。(未完待续)(香港教区终身执事委员会供稿)【终身执事】执事:不是为作司祭而是为服务(之三)
堂区不再像以前那样是人们主要聚会和社交的中心;以神职人员为中心的礼仪生活亦未能回应今天人们内心对团结、友爱、公义、平等的渴求。」因此,需要「寻找堂区新的存在方式,再次发挥堂区在社区中的中心角色」。
今天一大早,惊悉瑞士神学家孔汉思(亦译汉斯孔)在德国家中过世。惋惜之余,一些往事涌上心头。 1979年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我有幸结识了孔汉思教授。我被他的精彩的学术报告所深深打动。
正是这个夜晚,生为真天主亦真人的小耶稣。甘愿空虚自己,降生为人,降生于耶路撒冷凄清寂寥的马槽使圣言成为血肉降生凡尘,成为人间的中保,救赎的功价。
根据若望福音的记载,耶稣亦透过一个意义深长的行动──为门徒洗脚,来指出他为众门徒之间相处之道所带来的崭新精神,一反惯常的上尊下卑的逻辑。耶稣的这句话提醒了我们基督徒,我们对每个人都负有一份爱的债务。
它亦呼吁教内男女致力缔造“富有活力的伙伴关系和包容的领导,带来修和、正义和平的文化。”与会者指出,礼仪“普遍倾向仪式化”,因此期望看到圣言的宣讲,特别集中在与生活环境相关的体验。
另外他也陪神父下乡传教,亦曾去山西等地为天津教区招收修道生。马老师夫妇和我家很熟。90年代末,他家的老宅动迁,拿到拆迁款。那时我尚未修道,在天津从事房地产工作,他们找到我,寻求一处房源。
除了摄影展外,该会亦出版《美丽之道:澳门天主教世遗景点》摄影集,收录梁舜尧先生用了两年时间拍摄的心血,也藉着澳门的天主教圣堂,让读者以着不同的心境与角度,去欣赏天主教文化为这个美丽的城市留下丰富的遗产,
Prof.Dr.JózefNiewiadomski)讲道弥撒后的追思下葬礼仪移棺堂内的地下墓穴最后的祝福……晚辈代表撒圣水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杰出的神学家之一,耶稣会士卡尔·拉内神父(1904-1984P.KarlRahner,SJ)亦安葬于该堂墓穴
闽东教区目前已有两个教区性的女修会,各修会的修女人数亦近百,但在教区中仍有许多女性选择以古代“贞女会”的模式,没有加入某个奉献生活会,⽽是植根于教区的团体之中,并聚集在主教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