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济各反思全球化社会的荒谬现象:全球化「让人认识到世上贫困弱小者的处境,增进人的交流与关系」,但全球化也倾向于个人主义、自我封闭、和某种冷漠的态度;不仅在个人层面,在机构和国家层面也对死于饥荒或深受营养不良之苦的人漠不关心
越南中部山区80%的地区,生活着非常贫困的山地部落民族。科龙格村大约有一千多名村民,每天的平均生活支出不到五十美分;每个家庭都有四到五名子女。
经常出去做福传工作和慰问贫困,帮助困难群众,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
我很喜欢读书,而且成绩也不错,但是由于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生活也是朝不保夕。在圣召暨教育基金会的帮助下,我的愿望可以实现了。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你们对我的期望。
“假如你遭遇贫困、痛失亲人或婚姻失败,你还会爱我吗?”询问的语气还是那么平静。“主啊,这很困难啊!但我相信自己会依然爱你!”我叹了口气,坦诚地回答。“假如你遭遇车祸,失去部分肢体,你还会爱我吗?”
我有个想法:假如他生长在教友之家,从小受到教理的熏陶,以及耶稣关于神贫乃真福等教导的教育,家庭贫困问题,嫌贫爱富之风,就不可能构成他心灵上的重大影响,也不可能导致他的心理异常,因此他的悲剧也不会发生。
如此,痛苦和贫困未能熄灭古巴人民的信德火焰。教宗表示:这信德得以保持活跃是靠许多祖母的努力,她们使每日的家庭生活能有天主活跃的临在。
大部分老百姓生活依然贫困。因此,人们需要更多的社会公义和可持续发展。26日教宗方济各将访问联合国驻内罗毕办事处,向那些为全非洲服务的领导和官员发表讲话。
在奶奶的讲诉中,还得知维持他们生活中最大的一部分就是卖竹遮子的这个钱,他们的儿女每周末来看望他们,儿女们也都很孝顺,但是家里也是很贫困。
墨西哥物产富饶,原住民却饱受剥削、遭到排斥,始终是该国最贫困的群体。教宗为此请求原住民宽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