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父要求大家热心祈祷,尤其在四旬期更要刻苦守斋,怀着谦卑及补赎的精神,悔改皈依,多祈祷,多行爱德,求天主赐给他们一座恭敬天主的圣殿,让四散的羊群能早日归入羊栈。
愿天主能借着此次的活动引导更多人的皈依。
一如既往,教宗要求巩固生命价值观、指出皈依和为兄弟姐妹——“特别是最有需要的人”——服务密不可分。届时,几名儿童将把圣女多斯波布莱丝的圣髑奉献上祭台,旨在牢记和纪念她的爱德精神、热心为穷人服务。
许多人见证说,他们的信仰有所增长,甚至有人皈依。科马斯特里枢机在第一阶段的祈祷结束时评论道,有很多人参与了祈祷活动,也证实了“只有向全能的天主开放时,问题才能得到解决。少了天主,生活是没有意义的”。
事实上,不可能视耶稣为一个暴力份子,因为暴力相反天主的国,是一个反基督的工具。暴力为人类一无所是,只会泯灭人性。」
殉道的重点不是死亡,而是在生活和举止中实践基督爱的教导。俞主教说:「我要强调的是生活而非死亡,与普世教会共享殉道的果实。我们努力让实际生活中的殉道散发光芒,与众信友分享殉道的精神。」
事实上,王权、民族、文化、国家、主义、权势都一去不返,而以基督为基础的教会尽管经历许多风暴并带着我们的许多罪过,却藉着服务忠於信仰的宝库,因为教会不是教宗的,不是主教和司铎的,也不是信徒的,她唯独是基督的
圣人就在基督信仰中找到这道真光。因着这道真光,他得以师法天主。圣人一生的哲学和神学思想以天主的创造为主,其中又以天主所创造的人为中心。
这正是我们参与基督王国的方式,不在于权势地位,而在于为最小的弟兄服务中彰显基督。我们也可从这段读经中反省:我的生活是否太依赖舒适与感官享乐?我是否察觉社会上若瑟的崩溃——贫穷、战争、孤独的人?
今天,《爱的喜乐》劝谕的一个注解或有关死刑的一条新训导也能引起轰动,但我们若回顾过去2000年的基督信仰历史,就会注意到许多事情已有改变,我们因此认为理所当然。事实上,每一次改变都会造成议论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