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记述说,患病的人都向祂涌来,想得到治癒。但也有很多人喜欢跟随耶稣,因为祂不像他们的经师那样讲话,而是以权威讲话。这点触动了人心。这些群众是自愿来的,因为他们感觉到了某些事情。
耶稣在退避之後却作出具体行动:宣讲天国和治癒病人。因此,耶稣的退避是为了继续履行使命,总是承担起新的责任,直到抵达耶路撒冷。米凯利尼神父省思的最後一个内容是关於我自己的策略性退避。
教宗解释说:复活的基督在我们当中生活并与我们同在,祂能治癒我们的心灵:若我们祈求祂,祂必会应允。我们虽然卑微和贫穷,祂却让我们体验天父的怜悯,庆祝天父爱的奇事。
医院总会让儿童感到害怕,因此我们的治癒不仅需要药物,更需要依赖医疗工作者向这些小病人传达的抚慰和爱。
在读经中,伯多禄和若望治癒了胎生瘸子,经师们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把这事隐藏起来,因为这事是公开的。在受审判时,伯多禄和若望回答乾脆利索。当他们被禁止施教时,伯多禄答道:不!我们不得不说我们所见所闻的事。
事实上,那瘫子的朋友就是如此勇敢地爬上屋顶,把那瘫子正放在耶稣面前,毫不顾忌在场的经师和其他人,一心只想帮助那瘫子得到治癒,渴望上主的安慰。教宗最後总结道:「今天礼仪的讯息正是接受上主的安慰。
可是,我固然做得到这一切,却唯独上主能够治癒。」第二个提问关乎个人主义,它使教会的肢体相隔离。
新约记载:耶稣有一次治好了一个附魔又哑又瞎的患者,法利塞人诬蔑耶稣行这奇迹是凭魔王贝尔则步之力。
1321年(元英宗泰定帝至治元年),颁定天主教士俸禄,元朝廷按期供给。1322年,意大利籍方济各会士和德理司铎到达中国广州。
可是近年来深深受到俗化的影响,在民间生活和政治事务表现上往往出乎意料,做出偏离基督信仰教导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