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的弥撒讲道从当天选读的《弟茂德後书》谈起,表明今天和每个时代就如同圣道明和两千年前圣保禄宗徒的时期那样,众生都是在两个对立的人生舞台间穿行,一个是世俗奇闻的喧闹;另一个则是藉着善行光荣天父。
教宗藉此阐明:当今时代的人正处於社会和文化飞速转变时期,本位化的巨大挑战要求你们在宣讲福音时应使用他们容易了解的言语和方法。你们修会具有悠久的历史,这是那些勇於为基督和福音作证的人书写成的历史。
四旬期本是悔改补赎、守斋克苦、行哀矜、奉献爱心的时期。希望我国广大神长教友慷慨回应圣父的呼吁,在纪念救主苦难瞻礼及圣周期间,效法救主的慈悲与怜悯,向弱小及贫困者开启大门,伸出基督友爱的援手。
这种大公运动所依据的是公元第一个千年,教会尚未分裂时期的共同圣德遗产。这份圣德遗产并非只是历史性的;其实,在我们的教会内,今天仍有为数众多的基督徒为了基督而奉献自己的生命,展现出合一的象徵。
那是一次如此感动、如此幸福的相遇,门徒们将永远记住这个启发和引导他们青年时期的日子。那麽,在这世界上,我们如何能发现自己的圣召呢?
我们也向俄罗斯当局阐述了这些困难,其中一例就是在共产政权时期被充公的一些圣堂的归还问题。在天主教团体需要拥有适宜的敬礼场所的情况下,这些圣堂的归还尚未纳入计划之中。
掌权者当处理生态危机正教会一九八九年把每年的九月一日至十月四日定为「受造者时期」(SeasonofCreation);二○一五年教宗方济各亦表示,九月一日与正教会一同庆祝「为生态祈祷日」,邀请各地教会,
我们在去年冬天看到这成果,例如,在革命时期的和平烛光集会",导致当时的总统朴槿惠辞职。
我要多说几句自己的感想,因为我正在跟另外一位老师编抗日战争时期天主教的重要史料,现在初稿已经编完了,大概有七八十万字。天主教徒是中国公民的一部分,天主教也是中国社会的一部分。
这个时期另一个奇特的事件是和另一位神父谈话。「他把我带在身边,说:祖善,你里面有一团火烧着,不要把它熄灭,这道烈火是基督。」之后,这个年轻人上了大学,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之后决定进入迪纳普布尔修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