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忧伤是走向天主的阶梯,借着障碍我找到自己,找到天主,找到回家的路。也愿自己成为别人的祝福,活出爱……做光做盐,播撒希望,见证天国!感恩一切!
措尔纳神父解释这些时刻的重要性,说明在谈性侵的议题时,倾听受害者非常重要,因为他们能向我们作出独特的见证,让我们进入他们内心、感受到他们生命中存在已久的伤痛,他们长期以来可能无法说出自己的痛苦,或感到很难为情
因为在我的感觉中,心灵所受的磨难远比肉体所受的痛苦大得多。可能天主往往等到人内心最巴望的时候才在他的生命中显现。
2008-7-25星期五晴晚祷默想时想到,在现世角度来看,信仰为什么总与痛苦牺牲相联系,基督降生事件给予了希望,却以现世角度常常予人绝望。
在精神上,死者的代父郝向荣为他献上祈祷和弥撒,玉梅的代母孟心兰不时地去看望她和她的小孙子,用主耶稣基督的苦难和圣母的痛苦开导她,以手足般的爱关心她,鼓励她要时时刻刻依靠圣母,依靠主耶稣基督,只有这样,才能尽快走出痛苦
枢机在新闻稿中解释说:「按他(教宗)的建议,又因为里昂的教会三年来已承受着痛苦,我已决定暂时退隐。」巴尔巴兰枢机将总教区的日常运作交托给伊夫.鲍姆加滕(YvesBaumgarten)神父。
他以纯朴的信德面对痛苦,常说疼痛为增加真爱很重要。内尔松于1964年的圣诞节前夕去世,当时只有9岁。努恰女士也以信德活出了痛苦的奥迹。她生于1936年,死于1997年。
他们承认痛苦处境或时刻,尤其是不义的存在,但并非袖手旁观、胆怯,或营造一种怀疑、不安和厌恶的气氛,因为这只能危害心灵,削弱人的希望,阻止一切可能的解决方案。
教宗表示,我们生命中存在著邪恶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只要我们翻开历史的篇章,就会看到“多么令人痛苦的目录,我们在这世界上的生存经常是一种失败的冒险”。邪恶的存在有时“似乎比天主的慈悲更为明显”。
教宗在念经前的讲话中谈到今日世界上的父母和子女,尤其是那些经受困窘和痛苦、因压制、暴力和战争被迫离开故土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