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叫董铃香,内蒙古五原县广胜人,1994年领洗入教。尽管已是年过七旬,但不识一字的她耳听心记硬是将早晚课、玫瑰经背熟。偌大的年纪,无论诵经还是参与弥撒都是双手合十,毕恭毕敬,端端正正地跪至始终。
为了避免纠纷,上海道同意另外购置董家渡和洋泾(今延安东路)土地作为赔偿,原老天主堂土地仍归上海官有。1861年(咸丰十一年),清廷要求法国出兵攻打太平军,遂同意将老天主堂地产全部归还天主教。
本堂董国华神父与堂区教友热情地接待前来参加活动的神父及教友,刘锦牧教友为大家介绍了当地教会的历史及建筑,并来到已故的主教,修士的墓地前祈祷。
同年9月11日圣董文学殉道圣人纪念日晋升执事。
一位名叫董发伦的75岁老人,在讲述村民接受新帐篷的感受时高兴地说:“当镇上搭好第一顶帐篷时,我们发现它确实和原来的不一样,白天掀开里面的绵布里子,通风又凉快,晚上放下来保暖又舒适。
同时吕修女也请修女们在祈祷中分辨,然后与教区赵凤昌主教商议,主教欣然同意,大部分修女也都同意。就这样,修女们在无经济实力的情况下,满怀信德,决心把老人院继续经营下去。决心好下,困难难解,问题接踵而来。
全教区有圣堂、祈祷所23处,神父4位,修女9名,教友约5000人。无论是从地域,还是从神职人员与教友人数来讲,台州都不算是一个大教区,但她却有着较为久远的历史。
表弟讲到这里的时候,眼睛有些润湿了。他说:我没想到,在那样的一个城市,一个捡破烂的,还有着这样一颗热乎乎的心。
对于这样的结果,我本人并不感到特别的惊慌和害怕,当时所担心的是如何告诉妻子、女儿,怕她们伤心,因为如果没有主对我的格外眷顾和恩润,我的生命早已不存在了。
祭台上,主教为圣诞夜致贺词,话语激动人心,感人肺腹,充满圣神;本堂神父的讲经训道,润人心田,激励情怀;唱经队员和教友,唱圣诞歌曲,咏赞美诗,祈祷,高潮叠起,此起彼伏,比新年的钟声还嘹亮,比过年的鞭炮还震撼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