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我在晚上9点30分给这位神父打了电话,他接了我的电话!从那时起,我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基督,通过祈祷、通过好朋友、通过教会,我的生活被改变了。我现在大学毕业了,我订婚了,生活很美好。
那时,做弥撒的祭台就是教友家的缝纫机或者他们的炕桌,异常简单,来参加弥撒的教友也就20到30多位,都是他们的邻居——其实一家离一家住得也比较远,这就是地广人稀的塞北大地很普遍的现象。
从抗战胜利到文革爆发前的30多年里,我们家乡的教堂里曾收养过近70名被弃女婴和几个残障儿。为抚养这些孩子,堂里的神父们想尽了一切办法,四姨和几个修女更是操碎了心。
(咏33:6);还有:“你一嘘气,万物创成,你使地面,更新复兴”(咏104:30)。
依笔者粗浅的认识,中国教会在重新开放后的30年里,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其复兴的使命。
班里的学生大都是30多岁的神父与修女,我是年近58岁的学生。但是,面对20出头的这位年轻老师,我们都有点怕她,因为她很严格,身上带有老师的威严。
这个续建工作,整整延续了大约30多年。
那就是让位于基督,使祂得以存留;使自己变小,使祂得以被认识和光荣(参阅若3:30);竭尽全力,使所有人都有机会认识和爱祂。愿天主赐予我这恩宠,今天和永远,藉着教会之母玛利亚的转求及助佑。来自:盐与光
为此我堂区共组织慕道福传类、圣事礼仪类、服务类、圣经分享类和其他类,共五大类30多个信仰团体。
30多岁时,一个光棍汉把她领走,20多年后被抛弃。住的房屋冬天不生火,自己没得吃,成天在山沟里乱跑。花白的头发披散着,衣服又薄又破,瘦弱的身子常年带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