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样的差距,身为基督徒的我们应反省自身:将来的责任与使命不正是走近这些贫困的人、生活有急需的人吗?我们可以为他们解决困难,为他们在多祈祷的同时,抽出时间走近他们,体验与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
给予饥饿的人食粮,给赤裸者衣服,照顾患病者,扶助贫困者,拯救被遗弃者,帮助失业者,使临终的人平安死去,尤其是对穷苦的人,用双手接纳他们,用心胸拥抱他们,使他们有尊严地在天主的爱中死去。
印度德肋撒姆姆跨越半个世纪给数以万计贫困苦难的人带来“希望与尊严“,她遵循主基督的教训,从一无所有到历尽艰辛创办了“麻风病康复中心”、“儿童之家”以及“临终关怀院”……无怨无悔地照顾无依无靠的人们。
为使新教友和慕道者及贫困教友也能分享圣经和福音的快乐。本堂神父自费订了40份《教友通讯》和“信德”等教会的刊物杂志。
现时约有七千位居住在五十五个国家的贫困人士正接受我们的援助。我们收到很多关于施予和接受这「一杯水」的生活见证。这些实例好像竞赛一样,一个比另一个更慷慨。
心连心团体的两位老师因为要给安康山区的老人们整理、准备御寒的冬衣,没顾上去大厅吃点心、喝饮品,但是作为花甲之年的老人,能在重阳节为山区的贫困老人奉献一点爱心,她们感到非常荣幸、非常开心。
每主日弥撒过后,神父都会亲自带领着教友们去看望病人、老人、残疾儿童,不辞辛苦前往偏僻地区看望贫困老人,从未间断。乔智慧神父(前排带白领者)与教友合影朝圣,已成为我们堂区的惯例。
三、是慰问鳏寡孤独、善行神形哀矜的好时间春节前后,我们带上一些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去看望慰问那些生活在贫困线上孤独无依的人们,他们也是我们的亲人,他们需要我们那颗温暖的爱心;还有一部分弟兄姐妹,由于种种原因
那个夜晚,她在开往大吉岭(Darjeeling)的火车上亲身接触到极为贫困的处境,内心再次听到被钉十字架的耶稣的呼喊:我渴!这句我渴!
人纵然贫困残疾也有尊严和生存的权利。身体的残疾会让意志衰退,使心灵孤独、迷惘和软弱。杨神父带给他人的钱物是有限的,爱却不会磨灭,会在心里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