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教友圣名都叫依搦斯,重庆话发音近似“伊丽丝”。但习惯用拼音的我却总是无法用li或ni打出这个“搦”字,进一步查证后原来这个汉字普通话发音是nuò(音同诺),那正确的读音该是“依诺斯”才对啊?
一家五口,其中曹洪根身患哮喘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一儿一女其中小儿11岁系痴呆儿童没有入学;女14岁在外务工。上有常年患病的老母亲。
本报去年4月1日在5版的“福传广角”栏目上,刊登了“福传随着爱心飞”一文,介绍了赣州女教友王慕筠姊妹关怀残疾人王小云弟兄的事迹。
不如回老家,老家孙男娣女,重孙子都好大了,在市里除了进教堂,没有下过楼,没有她那么大岁数聊天说话,回老家了,和她岁数差不多大的老奶奶很多,可以坐到一起聊天说话!进教堂也很方便!
这两只小羔羊呈献给教宗前,先由纳匝肋圣家女修会的修女们将它们洗净并加以打扮,这个修会的修女从事这项工作将近130年。
在台州主教府受到了本堂许永亮神父、姜义花修女及教友们的热情接待,大家在许神父和姜修女的带领下,参观了主教府两边的男堂和女堂,并聆听了教堂的历史及当前的发展情况。随后,众人参与了由许神父主祭的弥撒圣祭。
教宗良十四世前往位于冈道尔夫堡、由圣玛尔大女修会管理的养老院。在那里,教宗与她们共度约一小时,并邀请她们做“祈祷与信仰的见证人”。
1620年之后,她经历了天主圣三的神视,11年后她将儿子托给妹妹抚养,自己加入圣吴苏乐女修会。随后,她改名为降生成人的玛利亚,渐渐拥有了外出传教的愿望。
1620年之后,她经历了天主圣三的神视,11年后她将儿子托给妹妹抚养,自己加入圣吴苏乐女修会。随后,她改名为降生成人的玛利亚,渐渐拥有了外出传教的愿望。
对此,我不妨引用某基督教牧师所作的解释:在基督教会初兴时期,女人蒙着头出现在公共场合才算是端庄,这乃是当时东方习俗,以此来显示女人们品行的端庄,否则便要遭致别人的非议和耻笑;因此,在我们现今时代,只要她们的穿着合于大众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