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竟称她为“中国的德肋撒”,足见其影响力的巨大与深远。
”(路一38),而作救主耶稣生母那一刻起,心心念念便围绕着耶稣基督的救世大工,承受与此相关的责任、牺牲和付出,具备了与耶稣相同的悲悯、慈爱、宽仁和精神境界,紧接着便在真爱中,积极主动迅速敏捷地为表姐依撒伯尔服务
(上接273期7版)三、慷慨施舍 旧约肋未纪指出:“在我们的地收割庄稼,不可割尽田角,也不可取所遗漏的,不可摘尽葡萄园的果子,也不可拾取葡萄园所掉的果子,要留给穷人和寄宿的。”
依撒意亚劝勉被放逐的犹太人,不必老是顾虑古代的事(即犹太人被天主大能拯救出埃及这为奴之地之事),以为这些伟大的事只存在历史上。不!跟着天主只会越来越好!天主的许诺是更美好的未来。
教宗即席讲话,指出加尔各答的德肋撒修女,她在世生活中也体验到了沙漠和天主的缄默。
更重要的是,它不仅是一个宣报:它是一件大事,一件发生过的事,这件事让可信的证人在纳匝肋的耶稣这个人身上看到、听到、触摸到了!
教宗在1月24日圣方济各·撒肋爵(SanFrancescodiSales),即传播主保的瞻礼,于圣若望拉特朗签署了这份文告。
一位田间归来的村妇,背着麦捆欢唱着走了进来,汗水滴落在初熟的麦捆上,她高唱:阿肋路亚!阿肋路亚!
教宗解释说:「在圣诞节后的第一个主日,当我们还沉浸在节庆的喜乐气氛中,教会邀请我们凝视纳匝肋圣家。若瑟、玛利亚和耶稣组成的小家庭来到圣殿的殿院,在汹涌的人潮中毫不显眼,与他人并无差别。
试想主耶稣隐居纳匝肋的三十年里,一家三口一起工作、一起过安息日、一起作木工、一起吃饭、一起到圣殿朝圣、一起祈祷。平凡的生活若能同心同德,平淡的日子若能互爱互敬,岂不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