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士兵看到圣母和耶稣相遇,流露出同情的光茫。他被别的士兵叫喊、拉着走了,但时时转过身去注视圣母和耶稣,他有同情、恻隐之心,还有一点良知。这为他获得救赎恩宠做了准备,也为强调耶稣救赎外邦人埋下了伏笔。
祭台的蜡烛随即点燃,基督真光,照亮圣堂。弥撒礼仪后,在圣堂外,举行了简短的庆祝活动。
保禄愿意让我们明白:我们若能学会在圣神的光照下看待每件事,我们就会发现一切都是恩宠,一切都是恩典!实际上,如果我们仔细体察就会发现:在历史上、在我们的生活中,施展作为的首先是天主,而不仅是我们。
在天主教内,除了教友们喜爱的《圣人传记》外(不知信友是否意识到,圣人也帮助我们反思时间的意义),我也看到《学习一门爱的语言:与托马斯·莫顿相伴365天》和本笃会士若望·迈恩神父的《每日默祷劝言》非常普及受欢迎
EdwardYee与太太一同参与义务工作,同样认为基督徒也该踏出圣堂、为他人服务:“若然实践信仰只是局限于圣堂内去去弥撒领领圣体,但跟自己生活相处的人,从自己的行为中却不认出我是基督徒,那么自己怎能是地盐世光?
《天主教教理》重申:“天主的工程启示出祂本身是谁;反过来说,祂内在生命的奥秘的光照下,祂的一切都得以理解。同样,在人身上也有类似的情形。
维也纳的总主教舍恩伯恩枢机代表奥地利全体主教向教宗致欢迎词后,教宗开始祈祷。
圣咏一三六篇被视为是「大赞歌」,回顾了「救恩历史中最重要的里程碑,直到抵达逾越奥迹,在逾越奥迹中天主的救恩行动达到了高峰。」
2005-2012年任光启校友会负责人,兼任中国使徒工作推行人。苏乐康神父的葬礼弥撒在马尼拉光启中学隆重举行作为最早赴菲留学的修生,河北衡水教区封新卯主教曾获得苏乐康神父的奖学金资助。
或许我们做不到他那样,但也应做好地上的盐和世界的光。如果盐失去了味道,光没有为人照耀,那么我们真的是一无用处,天主只好把我们扔到一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