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耶稣曾亲自教训我们:你们的话该当是:是就说是,非就说非;其他多余的,便是出于邪恶(玛5:37);圣保禄宗徒也说过:你们的言谈常要温和,像调和上了盐;要知道如何答复别人(哥4:6);类似的劝勉还有:一句简单的话,如果说得适宜
如果我们每人每天都能做一件善事,世界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宗方济各曾多次谈到日常生活中的圣德。历史上有许多普通人实行慈悲善举,因为教会忠於上主,偏爱弱势群体。
福音的法则是这样的:如果麦粒不死去,就不会长大结出果实。死後才有复活。初世纪一位神学家说,殉道者的血是基督徒的种子。
作为一名管理人员的我自然无可厚非,但隐隐约约在心里不免要想:这些倒掉的东西,如果救济了贫困山区的那些缺衣少食的人该有多好啊!
比方说,一个国家如果只有能力融入20个人,它就该到此为止;其它国家如果有能力融入更多人,它们就该做得更多。但无论如何,总是要敞开心胸:紧闭国门不近人情,关闭心门也不近人情。」
教宗解释道:如果我们仔细体察就会发现:在历史上、在我们的生活中,施展作为的首先是天主,而不仅是我们。
如果不知道感恩称谢而无动于衷,那就连最起码礼貌都谈不上,又怎么能说自己心好?常常怀有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极端自私心态,对邻人、穷人的灾难疾苦,毫无同情怜悯和实际救助,能算是把心放好了吗?
没有苦难,喜乐就变得没有依据;没有苦难,天国就成了没有台阶可以上去的空中楼阁;天国的圣人如果都没经历过苦难,那里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世俗!受苦有两种,一种是带着抵触受苦,另一种是顺服在天主内的受苦。
温修女说:如果没有天主的恩典,我绝对干不了这事,虽然老人的境况让人万分同情,但身上的味儿实在太呛了,因为他大小便都在床上解决,又没人清理,其味道可想而知。每次换衣服都得用剪刀剪开才能脱下来。
我慨叹,如果没有对主的信仰,如果没有对圣母的依赖,人世间是个多么悲凉的地方。当我抬头仰望墙上的圣母无玷圣心像时,我开始责备自己。我为什么说我没有妈妈可叫呢?我不是每天在念圣母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