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教宗谈起各种病苦和「人性匮乏」的情况,鼓励「采用因人制宜的方式」照顾病患,因为患者不仅可能会身体受损,他的人际关系、智力、情感和灵性幅度恐怕也会陷入困境。
教宗说,德肋撒修女的一生都在分担病患的痛苦,承认和尊重他们的人性尊严,使死亡变得更有人性。她曾说:“谁若在自己生命旅途中曾给一个处于黑暗时刻的人点燃一束火焰,他就没有枉费一生。”
无论怎样,在枢机们人性决定的背后必有天主的旨意,我们必须予以服从。”2011年,格奥尔格·拉青格接受德国一家期刊采访时表示:“如果身体状况无法支撑,我的弟弟该当有勇气引退。”
修女在修会培育期间或生活期间,很大程度遭受来自人性的折磨,而非信仰的陶成与培育。
「这不是人性之路,不是耶稣教导我们的道路,没有落实辅助原则。如此一来,人们无法在自己的救赎上扮演主要角色」。
从梵二大公会议至今的教会》(Latraversata.LaChiesadalConcilioVaticanoIIadoggi)一书中,援引本笃十六世写道:“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天主的人,他们在这注视中学到真正的人性
教宗方济各称这位诗人的一生为“人性处境的典范”,强调他的作品的“现实性和持久性”。
帕罗林枢机表示,耶稣也展示出“祂所承受的人性脆弱最大程度的印记”。
天父爱的光芒充满圣子的心灵,显示在祂整个人性之中。教宗解释道:“在耶稣和福音中,默观与行动没有对立。”最后,教宗说道:“在福音中有一个大召唤,就是跟随耶稣走上爱的道路,这是一切的巅峰和中心。
教宗强调,要理教员该当是“信仰深厚和人性成熟”的男女、积极参与基督徒团体生活、能够“款待、慷慨及度友爱共融的生活”;他们应在圣经、神学、牧灵和教育学方面接受培育并具备要理讲授的经验,同时也能与司铎和执事诚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