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礼仪选读的福音讲述耶稣和门徒之间的对话(若十四21-26),教宗称之为「好奇心与确信的对话」。教宗解释道,「我们的生活充满好奇心」,但好奇心有好坏之分。
教宗在交给他们的讲稿中再三重申对自己和对天主要真实,谨记《福音》在描述厄玛乌门徒时的四个关键词:行走、聆听、分辨及使命。教宗指出,我们众人都蒙召行走,以上主为唯一的光明。
枢机引用了耶稣复活后与门徒们的相遇经验作为省思的起点。复活主把自己的伤疤指给众门徒看,又让多默用手探入祂的肋旁(若廿19-28)。这场景邀请主教们,首先应在受伤者的创伤上认出耶稣的创伤。
教宗说,圣史路加向我们展示,耶稣在山上显圣容,那是个光明的地方,是为了三位门徒所保留的独特经验的象征。教宗解释道,耶稣显圣容发生在基督的使命中一个确切的时间点。
充满恐惧和喜乐的妇女们急速离开坟墓,把坟墓已空的消息告诉门徒们。那时,耶稣出现在她们面前,‘她们遂上前抱住耶稣的脚,朝拜了祂’。
就如在首批门徒身上所发生的那样,他们“与导师耶稣、祂的目光和祂的言语相遇,祂给予他们跟随自己、改变生活的动力,让他们具体地为天国服务”。教宗最后总结道,所有人蒙召成为天主圣言的使者。
4月16日礼仪选读的《福音》指出,复活主耶稣显现给门徒们,他们「由于欢喜,不敢相信,只是吃惊」(参阅:路廿四35-48)。教宗于是引述了《圣经》中多次提及的「莫大喜乐的时刻」。
教宗说:“有耶稣作朋友是最大的安慰,它可以使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一个感恩、喜乐的门徒,能够见证脆弱不是生活和传播福音的障碍。
你们必须惊异于耶稣对宗徒们的邀请,即是去“使万民成为门徒,给他们授洗”;去教导世人祂所吩咐的,以及祂所应许的,祂的吩咐和应许“带来希望和安慰”,“每天带给所有的人,直到世界的终结”。
教宗又说:“五月份多少有一段时期和复活期相迭,所以很适合指出玛利亚作为母亲的形象,这个形象就是她陪伴着耶稣的门徒团体同心合意祈祷,等候天主圣神的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