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亡者,是为了鼓舞生者;回忆昨天,是为了珍惜今天、激励明天。希望各位主内兄弟姊妹,在为神父祈祷的同时,也能效法神父牺牲奉献的精神和大无畏的魄力及艰苦朴素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
逝者已去,生者还要擦干泪水,勇敢地好好活下去。面对现实,我们能做什么?逝者需要我们的祈祷相送,而幸存者则需要我们以爱心同行、鼓励、支持和帮助。灾难发生后,台湾社会各界立即行动起来,救人施援、赈灾义演。
全国哀悼,传达着国人的集体情感,让逝者带着尊严安息,给生者以心灵抚慰。力量、爱心和希望连在一起,萦绕在人们的脑海中,奔腾在每一颗不屈的心灵之中。
哀矜:怜悯之德神哀矜:就是精神和灵魂方面对人施行爱德帮助:解人疑惑,教导愚蒙,劝人悔改,安慰忧苦,赦人侮辱,忍耐磨难,为生者亡者代祷。当有人在信仰方面有疑惑时,你帮助其走出困境了吗?
在妇女所生者中,没有一个比若翰更大的。若翰也是最後一位先知,因为在他之後就是默西亚。教宗说,若翰是伟大的,因为他忠於上主对他的要求,他因忠信而伟大。他的伟大也体现在他的宣讲上。
这七端神哀矜是:解人疑惑;教导愚蒙;劝人悔改;安慰忧苦;恕人侮辱;忍耐磨难;为生者亡者祈求。其中一端还成了俗语:默默忍受令人厌烦的人。教宗说,这其中包含着深刻的爱德之情。
文件指出,教会主张在墓地、教堂内或相关场所埋葬亡者的遗体,藉此保持生者与亡者共融的基督信仰传统。因此,教会不赞成隐瞒死亡事件或把死亡当作私人的事;教会也反对那种避而不谈基督信仰对死亡的意义的倾向。
虽然为相信永生者来讲,我们坦然面对和接受死亡,但在亡者面前应适当表达哀思,因为肉身的复活需要等到世末。基于此,建议各地神长从教会中国化(本地化)的角度,专为教宗举祭或追思时,建议穿白色祭衣及白色嘎巴。
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文学家都曾写过独具匠心,文采飞扬的墓志作品,表达了对生者美好的感情,成为人们传诵的文学佳品。葬于栅栏墓地的传教士远涉重洋,身边无亲属。
(得前4:13-14)这为已亡的亲人恩友祈求的善功,是天父悦纳、亡者受益、生者所喜悦的善功;这为亡者祈求的善功,既是热心、又是悲伤、更是爱情,且有最能使人动心的奇妙效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