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七端神哀矜是:解人疑惑;教导愚蒙;劝人悔改;安慰忧苦;恕人侮辱;忍耐磨难;为生者亡者祈求。其中一端还成了俗语:默默忍受令人厌烦的人。教宗说,这其中包含着深刻的爱德之情。
文件指出,教会主张在墓地、教堂内或相关场所埋葬亡者的遗体,藉此保持生者与亡者共融的基督信仰传统。因此,教会不赞成隐瞒死亡事件或把死亡当作私人的事;教会也反对那种避而不谈基督信仰对死亡的意义的倾向。
在妇女所生者中,没有一个比若翰更大的。若翰也是最後一位先知,因为在他之後就是默西亚。教宗说,若翰是伟大的,因为他忠於上主对他的要求,他因忠信而伟大。他的伟大也体现在他的宣讲上。
逝者已去,生者还要擦干泪水,勇敢地好好活下去。面对现实,我们能做什么?逝者需要我们的祈祷相送,而幸存者则需要我们以爱心同行、鼓励、支持和帮助。灾难发生后,台湾社会各界立即行动起来,救人施援、赈灾义演。
全国哀悼,传达着国人的集体情感,让逝者带着尊严安息,给生者以心灵抚慰。力量、爱心和希望连在一起,萦绕在人们的脑海中,奔腾在每一颗不屈的心灵之中。
虽然为相信永生者来讲,我们坦然面对和接受死亡,但在亡者面前应适当表达哀思,因为肉身的复活需要等到世末。基于此,建议各地神长从教会中国化(本地化)的角度,专为教宗举祭或追思时,建议穿白色祭衣及白色嘎巴。
虽然为相信永生者来讲,我们坦然面对和接受死亡,但肉身的复|活毕竟要等到世末,在新亡者面前表达哀思还是完全有必要的。
梅瑟指示亚郎带着香炉,向上主献香,为百姓行赎罪礼,亚郎便跑入正在蔓延灾祸的人群中,“站在死者和生者之间”,直至灾祸止息(17:13)。
g)转求(intercessiones):藉此显示出,感恩祭礼是联合天上和人间的整个教会而举行的,而且这祭品也是为了教会,及其全体成员——生者及亡者而奉献的,因为他们都是蒙召来分享藉基督的体血而获得的救赎与救恩
(得前4:13-14)这为已亡的亲人恩友祈求的善功,是天父悦纳、亡者受益、生者所喜悦的善功;这为亡者祈求的善功,既是热心、又是悲伤、更是爱情,且有最能使人动心的奇妙效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