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效率至上和重视外表的全球化世界里,个人主义和消费主义当道。
2011年世界粮食日,教宗本笃十六强调:尽管我们生活在全球化范围内,可是缺乏日用食粮的人和拥有庞大资源的人之间的悬殊是很明显的,这些资源经常是没有被用为食物,甚至是被摧毁,这证明全球化让我们感到很接近,
聚会的主题是“在当代世界中的佛法、同情和爱德”,会议中反省面对全球化世界的挑战宗教能够作出的回应,并指出一些实际问题,如,缺乏价值观、很多人的痛苦,金融危机和贫穷。
他们的贡献是治愈人类的创伤:促进全球化的互助关怀,不把任何民族和任何人排除在外。 每天早晨,这些青年将聚集在接待他们的200多个堂区一同祈祷和分享。
他在发言中强调,移民描绘着全球化的人性面容,他们可以帮助建立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平关系,让接纳他们的国家的社会文化更加丰富。
但这又说明了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一方面高科技飞速发展,一方面人与人之间关系异化加深,冷漠到夫妇对面不相识的地步。 在现代主义文学中,表现人与人之间冷漠无情、人格异化为动物的作品非常多。
说起来,心存悲悯乃是人之常情,但在科技突飞猛进、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在价值取向物质化、人际交往功利化的社会大环境下,人与人之间似乎变得少了一些真诚与关爱,而多了一些冷漠和麻木。
教宗希望公教进行会在这个时代成为爱德全球化的实验室。 几个世纪以来,平信徒与司铎的差异逐渐加大,但是在教会初期,这个问题根本不存在,牧人和平信徒就是一颗心、一个灵魂。
在一个有如今日有货币、商品全球化的世界上,也需要对处在严重困窘和贫穷状况人的予以关注的全球化,不仅关注遥远的人,也要关注我们身旁的穷人、那些我天天在街上、地铁车站、工作中遇到的人、我居住的楼内发生冲突的家庭
巴西在全球化、文化落后、经济不稳定等因素的冲击下,需要培育信仰坚定的基督信徒。9月初,巴西东北地区的主教们开始分批前往罗马附近的冈道尔夫堡镇向教宗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