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病人日文告的主题,引用了路加福音中“慈善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而这个比喻也是《众位弟兄》通谕的圣经基础。
教宗方济各引用《路加福音》第一章39节作为世青节主题“玛利亚起身并急速启程”,强调了踏上旅途的重要性,勉励青年要常常准备好,永不焦虑,走分辨的道路。
例如:1700年前的珍贵梵蒂冈手抄本,其内有希腊文圣经的全部内容;无价的“博德梅尔纸莎草纸本”路加福音和若望福音,这是1800年前在埃及抄写的版本,是至今最古老的版本,最近才赠送给梵蒂冈图书馆;关于伽利略案的文件
内容是出自路加福音西默盎的预言,将要有一把利剑刺透圣母的心灵(路2:35)。
玛窦福音中是三贤士,但路加福音中却是牧人。在圣经中,牧童可能仅仅是以色列的替身,因为它是用来形容以色列与天主的关系的一种常见的比喻。但同样有可能的是,第一世纪的牧人并不被人看好。
佘山修院在金鲁贤院长亲自挂帅下,根据新耶路撒冷版本的圣经,并参照了希伯来版本和希腊版本的圣经,翻译了新约全集;两年之前,金主教又不顾自己的病体,参照了礼仪出版社(TheLiturgicalPress)所出版的《新经注释系列丛书
在今天的三钟经上,教宗阐述了路加福音的一段话说:耶稣正与他的门徒前去耶路撒冷过逾越节,在路上祂教导他们并谈论到一个关于每人心灵上所带有的东西。
教宗的要理讲授围绕着《路加福音》中罪妇用泪水为耶稣洗脚的事迹,通过罪妇和邀请耶稣同席的法利塞人西满之间的对比,解释天主慈悲的意义。以下是教宗方济各要理讲授的全文:亲爱的弟兄姐妹,上午好!
虽然从现今的注释学研究水平来说,这个身份鉴别未必真实,但此圣传也已经非常古老,而且也并不是始于中世纪的圣传。
教父圣奥斯定指出,耶稣拒绝玛利亚的挽留,是因为“祂的使命尚未完成,祂必须带着人性升到天父那里,为我们预备地方”(《若望福音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