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一两岁的小孩,吃饱了,穿暖了,身上也没有疾病,一离开母亲就会哭,他为什么会哭呢?因为需要母爱,这是心灵上的需要。有时心灵上的需要比肉体上的需要更迫切。
让我们把我们长久以来珍惜的愿望交托给我们的圣母玛利亚、我们的教区主保、天主之母、教会之母、我们仁爱的母亲爱护我们的人民。
她边说边看表,女儿今年考入北京大学的元培学院,前天才到学校报到,这位老家是河南、在北京经商多年的母亲,听说这里有个大学生团契后,迫切想让女儿过来参加。
在母亲去世的那一刻,下课铃响了,她不由得举目仰望,忽然看见:湛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母亲身穿白衣、头戴花环,直冲天际,瞬间消逝。她估计母亲离开了人世,遂跑回家中,见母亲果真死了,她悲痛欲绝,泣不成声。
那时父母常带着年幼的任长奇去一教友家参与小外公的弥撒,而且母亲让他在外公那里办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告解,至今任神父记忆犹新,自此,幼小的任长奇有了“神父”的概念。
霍子平是家中的长子,14岁时,父亲丢下6个年幼的孩子撒手人寰,年轻的母亲肩上承载了过重的担子,她为了把孩子们抚养成人,生命中刻下了诸多艰难岁月的印痕。
7.对耶稣基督的母亲玛利亚,天主教予以适当的敬礼,第一,因为她是耶稣的母亲,她养育了耶稣,当耶稣代人赎罪受苦受难时,她在精神上分担了耶稣的痛苦。耶稣基督都很敬爱她,我们作基督信徒的,对她也该予以尊敬。
王化隆(邢台)一个主日,我请主教到我们家给我母亲行终傅圣事。当时我母亲患有脑血栓,昏迷不醒。让人惊异的是,主教到我家之后,母亲忽然就醒了过来,并且也能说话了。办了妥当告解,领受了终傅圣事。
再往亲戚里说,我的两个姨姨都是修女,母亲的叔叔是一位主教。问:那你的信仰一定保持的很好了?杨:不,更好说年轻时我是一个不折不扣地叛逆者。
三、增多面包的奇迹1860年11月11日,一个叫方济·达玛卓的初中三年级学生,因为在家时里娇生惯养,虽然也进了慈幼会,但不适应那里粗糙的伙食和院里的各种规矩,就写信叫他母亲在这天来接他回去,不过还想回去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