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有的人是为了能吃饱饭、有的人是为了疾病痊愈、有的人是为了脱离魔鬼的奴役、有的人是为了寻找天主等。主耶稣提醒当时的人,看到了“神迹”,就是看到了“天主的临在和行动”。
许多时候,我们总是自己先挣扎、设法、努力,直到精疲力尽、一无所成的时候,才来到神面前祈求祷告,但仍不专心倚靠神、相信神的应许;或者只祈求、没有寻找,只寻找、没有叩门,只叩门、没有等候,不久就灰心了。
她一直在痛哭着寻找耶稣,因为在她的生活中,她不能没有耶稣,即使天使向她显现、同她说话,她也没有感到惊奇,没有打动她的心。她仍然继续在寻找耶稣,找不到耶稣,誓不罢休,绝不死心。
他又提醒修道人的危机是渴望寻找自己的自由。他说,修道人要有「十字架的牺牲」,要常回顾并反思入会发愿时的初衷,及那渴望祈祷和参与修会活动的心。
或许有些心理分析家会说,若瑟做的梦是因痛苦焦虑堆积而成的,寻找缓解办法…,随他们要怎么说。可是,若瑟怎么做呢?他从梦中醒来后,娶了他的妻子。
教宗引用耶肋米亚先知的话说,天主的爱先于我们的爱,在我们寻找祂之前,祂已经爱了我们。天主的爱好似在春天最先绽放的杏花。
也难怪那些根据圣经预言,前来寻找新生王的贤士们会走错路,跑到王宫里去了呢!谁能想到尊为天主子的耶稣,会拣选一位谦卑的贞女,生在马槽里,长于平民百姓家呢?
他强调教会在继续上主的拯救工程,因为教会在不断地寻找路边的穷人和受苦者,视病人为会晤基督、接纳和服务基督的首要途径。教宗继续说:照顾病人、接纳并服务病人,就是在服务基督:病人是基督的身体。
无玷始胎圣母的玛利亚修女是十字架修女会的总会长(1926-1998);身为总会长,她总是为自己寻找一些粗活。她的理念是默默无闻地多工作,努力创造一个有信任和宁静的环境。
教宗没有寻找藉口,他表示无法回答儿童们的痛苦,但社会应该尽一切可能呵护儿童、使儿童重新融入社会。任何一段犯错的历史,无不彰显了天主宽恕一切的光辉。教宗说:天主宽恕一切!明白吗?